君策心中著急,沒有把這個變數算進去。
因為許懷義最近都在城外處理百姓們的民生建設問題,幾乎很少上朝,有時候住在城外,幾日都不回城,皇帝對此不僅沒有責罰,而且大加贊賞,特地傳了口諭,讓他以百姓為主。
君策以為他也不會來,便把許懷義給漏了,誰能想到今天這么重要的日子,許懷義居然來上朝了,皇帝還問了他,他這一開口,周太師都沒有了說話的機會。
這下可不好辦了,若是事情有差錯,怕是就會在這里功虧一簣。
君恒一時表情變幻,他不知道許懷義怎么想的,二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頗有一種許懷義說生便生說死便死的即視感。
眾人的目光,都看向許懷義,只見許懷義站出來,對著皇帝拱手行禮:
“回稟陛下,微臣這幾日都不在朝堂,對事情的了解太少,貿然建議和判斷,怕有失偏頗,做出錯誤的決定。”
君恒和君策都震驚了,感覺自己的心臟受到了刺激,心跳也已經不夠用了,就想是生是死,一句話給個痛快,這般實在是太折磨人了。
許懷義頓了頓,又說到:
“像這種和親之事,微臣以為,太師應該最有發言權。”
兩國邦交,都是鴻臚寺和禮部的事,但是,對于沒有利益瓜葛和親,對象還是皇子,禮部也提不上什么建議,但太師作為皇帝皇子的老師,說話就很有分量了。
這就是為什么一說到和親,綰寧那邊和君策這邊的人,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周太師。
這一聲,聽在君策耳中,猶如天籟,莫名有些受寵若驚之感。
此時的君恒并不知道君策已經和周太師達成了協議,臉上露出疑惑的表情,對今日事情的走向,愈發迷茫。
皇帝點點頭,認為許懷義說的對,對許懷義更為信任。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許懷義這個表現在皇帝眼中,就是拎的清,有自知之明的表現。
他看向周太師,在眾人的注視下,周太師站出來:
“回稟陛下,微臣以為,大周和東晉和親,有利無弊,可行。”
周太師有名無太大實權,平時也很少說話發表意見,但是他一說話,卻是極有份量。
周太師沒有太多的理由,短短兩句話,給了明確的結果。
眾人不約而同緊張得咽了一口唾沫,看向首位上的皇帝。
皇帝聽完,哈哈大笑,
看向楚錦年和君晟:
“太師說得極是,對于晟兒的婚事,朕和皇后都疏忽了,既然十三公主有如此心意,比番又能讓兩國的聯系更友好緊密,確實是好事。
如此,這和親一事,朕,便準了。”
喜歡姝謀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姝謀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