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這宅子,我就連話都不敢說,口都不敢開,就連師父都變了模樣,說話都是文縐縐的,就差開口之乎者也了。
不過我也能猜到師父的意思,這老人家一看就是個祖傳的讀書人,你要不能顯得有文化,他們的傲氣就大得很,不愿與一般人溝通,表面上再是溫良恭儉讓,實質上心里卻瞧不起我們這樣的人。
所以,要想從他們身上問問題,不論是今晚的事,還是想打聽老婆婆孫女的事,都得先和眼前這位“讀書人”拉近關系,讓他至少不歧視我們,只有表現出不遜于他的文化素養,他才會跟你講對等的關系。
果然,師父滿口讀書人的話,這位述仁老先生也不再是之前外面見到時那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模樣,而是略作沉思,最后搖頭道:“實在抱歉,鎮上有鎮上的規矩,有些事不能隨意說,我留二位在今天過夜,其實已經壞了規矩,二位還是早點歇息,明日一早就離開。”
“述仁公以誠相待,貧道也就不做隱瞞,貧道此來是受人所托前來尋人的,若是不能尋到人,貧道和弟子不會離開,只能在鎮旁住下。”
師父對庹明老先生一拱手,開門見山的把我們的目的說了,雖然說得客氣,但其實有點逼迫,講的白點,就是告訴老先生,我們是有目的來的,不達目的是不會隨便走的,那您老先生告訴不告訴我們都會留下來。
老頭一聽,我還以為他馬上要拍桌而起,如同剛剛在外面時候一樣把我們訓斥一頓就趕出去。這樣的客人也太無禮了!
但屋里屋外的這位老先生就是不同,聽到師父這么說,也沒有生氣,反倒是開始低頭思考這件事。
師父也不催,靜靜的在邊上坐著等待老先生的答復。
“唉,這是村子里的習俗,你們既然想聽,我便告訴你們吧。子不語怪力亂神,我對這些,本就不信,反倒你們玄門中人,對這些感興趣也是自然。”
老人家好像終于下定決心,他臉上流露出不屑,難怪村民都老老實實的呆著,看到我們都不敢說話,這位老人家卻敢在外面逛,就是說他雖然遵守鎮上的規矩,卻也是打心底里的不在乎。
“我們這個鎮子,很早就有個規矩,說是每年有三天晚上會有山神老爺下山巡鎮。鎮上的人都得避讓,要是沖撞到山神老爺就會給鎮子招來災難。不僅不能隨便上街和說話,還要掛紅燈籠以迎山神老爺,以此來保鎮上的平安。”
“述仁公,這習俗可是年年都有?人人都遵守?”
“不錯,自我記事起,年年這三日都不招待外人,周圍的客商也多知道這個規矩,所以也不會在這三天來鎮子里,兩位倒是老夫幾十年來第一次見到在這三天過來還打算歇夜的外人。”庹明嘆道。
“那敢問述仁公,這幾十年來,真的有在這山神巡鎮時出過事嗎?”
不知為何,師父對這鎮子上的古怪習俗突然生了興趣,我們來這的正事倒給忘了,要我就趕快問一下老婆婆孫女的下落,管他們這個山神巡鎮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