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便有了個問題。到底是因為本溪道人算到我們要來,所以準備好這些茉莉花?還是我們來的時候恰好他在做茶,便以此為考驗讓我們過關?
按照常理來說,以什么方式來考闖關者是不定。所以后者的可能性遠大于前者,可是剛到這里,我見看見攤花的竹篩下壓著一張宣紙寫就的字。上面不過兩個字:
“攤涼!”
這應該是窨制茶所需的步驟,若不是知道我們要來,本溪道人應該是自己來操作這個事,何必要在這里寫上紙條呢?
又或者,我腦子里蹦出個想法。
本溪道人一言一行,均合乎自然。若是他在此寫下這張紙時,也并非知曉有人要來闖關,僅僅是興之所至而寫,便恰逢我們要來。非有意之造作,皆無為而天成呢?
很快,我打散了這個想法。這也太玄乎了,若本溪道人真有如此境界,豈不已經是神仙圣人般的人物?以己心合乎天心。
眼下,還是別管本溪道人是如何弄的,該干什么干什么才是。
進了房子,里面有一口灶,還有一些堆好的茶胚,再就是有一卷卷軸。
我打開卷軸,上面連寫帶畫講了如何窨制茶葉。看完后,我心里大致有了數。
首先要將運來的茉莉攤涼,不可使其過熱。這一步本溪道人已做完了。接下來要讓茶胚和玉蘭花先打底窨制,玉蘭可襯托出茉莉的香氣,使其香味更醇厚。
這一步,我看了眼茶胚,也已經做完了。
真正要我做的,實際上只有兩件事,一者是用適當孔徑的竹篩篩出大小合適的茉莉,然后將其作為頭窨。二者便是將篩好的茉莉與茶拼和在一起,使其拼和的比例恰當適中,能達到均勻。
在卷軸上特意強調了,篩花時力道要柔和適中,不能損傷花朵,要保其形態的相對完整。如果過于散碎,就無法使花與茶的香味相契合。
拼和時,也要注意。因為拼和的數量不少,拼和后的茶堆會與花朵互相作用而輕微發酵,這時溫度會升高,便需要注意翻茶堆,使其溫度散去一些。但又不能使溫度過低,那樣窨制就失敗了,茶與花的香味,無法交相契合,茶就廢了。
難怪乎本溪道人強調,難是不難,重在用心。能否耐得住寂寞,一直掌握好窨制時所需的溫度,時機,這事才能成。
如果我在這毀了本溪道人的茶,這鵠鳴山我們也別想上去了,別到時候還讓我和師父賠錢,賠不出就把我們壓在這干活,那可真是丟人丟大發了。
喜歡茅山掌教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茅山掌教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