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信之中,老劉提出為了方便南北商旅的往來方便,自己打算在青州的東萊或東牟建造一座碼頭,至于建造碼頭的費用,完全由幽州官府支付,只是在碼頭建好之后,由幽州派人進行管理,并派兵在當地駐扎進行防衛,而作為土地所有者的青州,每年可以從碼頭收稅,老劉初步為焦和定下一年的稅金,是一百萬大錢,以后如果來往的商旅貨物增加了,還可以適當增加稅金數目。
要知道那時的青州,是個并不富裕的所在,因此老劉提出給焦和的一百萬大錢,足足抵得上青州官府半年的收入,所以老劉相信對于自己的開價,焦和絕對不會拒絕,這樣自己在青州就有了落腳之地,而更關鍵的是有了東萊或東牟的碼頭,將來南北交通的水上通道就算是打通了,而距離也縮短了幾乎十倍,因此光是為南來北往的商賈運送貨物和人員,每年所收取的船資可能就會有幾百萬大錢。
簡雍啟程之時,老劉再三叮囑他一定要促成此事,除了答應給青州官府的那筆稅金之外,老劉還讓簡雍帶去了幾件自己帶來的水晶飾品,送給焦和作為見面禮,看到老劉如此重視此事,簡雍也向老劉保證,自己一定要盡力說服焦和,把東萊或東牟的碼頭拿到手中。
現在的幽州終于完整的成為老劉的根據地,雖然那時候大漢的官員都不愿意到幽州任職,其實主要原因,是由于這里是大漢與北方的游牧民族居住地相鄰的緣故,游牧民族生性好斗,喜好逐水草而居,說白了主要是靠天吃飯,他們根本也不種莊稼,一般是靠打獵得到的動物皮毛與漢人交換糧食、食鹽、棉花及衣物等生活必須品,后來他們現漢人孱弱,因此便開始在幽州進行搶劫,只要自己缺什么了,就跑到漢人的地盤去強取豪奪,而由于東漢末年國力漸衰,漢軍根本無力與他們抗爭,因此才導致幽州境內的差不多四個郡都被烏桓人占據,而幽州似乎也成了大漢最危險的地方。
幽州所處的位置,乃是當代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和遼寧的所在地,因此應該說是個物產豐富,連通南北的戰略要地,現在既然內亂沒有了,外邊的鮮卑、扶余、三韓也不敢輕易來犯,因此老劉接下來的主要任務,是如何大力展幽州的經濟,以便為將來的北伐打下堅實的基礎。
老劉現在每天都和荀攸、戲志才、田豐(漁陽太守已經任命魏攸前去擔任了,因此田豐又回到了薊縣)幾人在商量幽州的經濟問題,根據自己記憶中的知識,老劉提出了如何利用幽州的物產和地理優勢來加幽州經濟展的幾項建議,然后讓荀攸幾人去補充完善,只要能實現老劉的目標,那幽州的財政收入就會在一年之內增加幾十倍。
在老劉提出的建議中,第一項就是開幽州的礦產資源,雖然擔心會給子孫后代造成影響,但自己用的少,所以也就不用考慮那么多了。
幾人的面前放著一張幽州地圖,老劉拿著一只毛筆,邊說邊在地圖上把那些礦產的所在位置標示出來。
在幽州儲量最多的,當然是鐵礦,老劉先把幽州藏有鐵礦的地方標了出來,原來漁陽是幽州鐵礦石的主要產地,但老劉知道幽州真正的鐵礦不在漁陽,而是有兩個非常大的鐵礦,一是在右北平郡,整個郡幾乎就在一個龐大的由北至南的鐵礦帶上;二是處在遼東襄平附近的鞍山鐵礦,有了這兩個鐵礦,即使現在是靠人工開挖采集鐵礦石,幽州一年的鋼鐵產量也可以增加幾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