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宇文述立刻站出來說道:“天子不可,楊諒小兒此叛,實乃蓄謀已久,非大軍平定,不可以震懾天下蠢蠢欲動之徒。今日若殺太仆,必會使楊諒叛逆恥笑,實乃讓親者痛,仇者快也。”
這時張衡也站出來說道:“楊諒之‘清君側’實乃其覬覦皇位之借口,若是誅殺楊太仆不過是對內堵塞了忠臣之口,對外卻為楊諒報了仇,楊諒的野心將會因此越加膨脹,得寸進尺,叛亂也并不會平息。”
接著不少人紛紛進言,都是反對誅殺楊素的言論。無論眾人的出發點如何,但都表現出與楊諒一戰的勇氣與決心。
不過黃明遠沒有湊這個數。
雖然黃明遠在楊素面前表現的對楊素很是支持,實際上,黃明遠覺得這個時候誅殺楊素才是正確的選擇。誅殺楊素一方面可以穩住楊諒,同時使楊諒失去了反叛的旗號;另一方面也是通過楊素之死,使諸大臣拋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團結一致,抵御叛軍。最重要的一點其實是事件之外的事情,殺了楊素,便可兵不血刃地化解了楊素對皇權的威脅。
只是這些黃明遠不能提,否則就是選擇和楊素死磕。而且今日楊素為國請死,楊廣但凡要點臉面,于情于理也不能殺了楊素。
或許楊廣真的有那么一絲順水推舟的意思,但卻被楊素擠兌到墻角里了。楊廣還是臉皮不夠厚,心也不夠黑,要換了朱元璋早就趁機弄死楊素了。
此時楊廣一拍桌案,凜然說道:“朕這個弟弟,從小便淫荒無度,法令滋章,教絕四維,刑參五虐,鋤誅骨肉,屠剿忠良,受賞者莫見其功,為戮者不知其罪。既然他今日不識天數,不奉倫理,不循綱常,那么朕便代天剿滅于他,以周全社稷,安定黎民,上不負祖宗之庇佑,下不負萬民之期盼。”
眾人齊刷刷地拜服道:“圣人圣明!”
既然楊廣定下了基調,接下來便是今日重中之重的事情,如何討伐漢王的叛亂。也是楊廣一開始被此事嚇得慌了手腳,因此將重臣文武一窩蜂地全叫來。這時候到了具體方略的時候,眾人全都抓瞎了手腳。
不少人提議征調天下兵馬來征討漢王。有人奏請楊廣隔斷潼關,阻絕東西道路,退守關中;還有人奏請楊廣引草原新降服胡虜入塞,夾擊漢王。
各種說法,紛紛有理,弄得楊廣也不知道該聽誰的好。無怪乎楊廣不喜歡納諫,人一多就跟放鴨子一樣,根本不知道該聽誰的。
黃明遠就知曉這一缺點,因此每次議事,只是召集李子孝、陳遠兩三人共同商論,有什么不同意見也能相互分析,遠比這一鍋燴有用多了。
楊廣被叨擾的不厭其煩,但最后還是沒有統一意見,眼看時間不早了,便讓眾人散了,各自寫個條陳給他。
一場規模宏大的御前會議,竟這么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喜歡天下安康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天下安康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