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李霄雷的確給予他一定的尊重,一定的權力和自由,同時還有那個許諾。同時未必沒有他個人野心的問題,只怕早就和他翻臉了。堂堂大明秦王,豈能如此掉價?!
整理了一下思路,緩緩說道:“屬下首先請求秦王,下令廢除各地的衛所!大明國乍三百余年,衛所已經失去了最初的作用,反而成為大明的累贅。各地衛所,就讓他們按照各自的意思,該轉民戶的轉民戶,依然打算從軍的就保留軍戶,愿意繼續從事工匠行業的,就繼續保留匠戶。”
“李愛卿!”秦王當然也不介意嘴巴上占占李霄雷的便宜,“其中牽扯到多少利益,難道你不懂?”
衛所為什么沒辦法裁撤?只因為一則需要安頓那么多的百姓,需要消耗的資源太大。二則便是衛所的指揮使,都有各自的門路,牽一發動全身,里面牽扯到的利益太多。
“試行!”李霄雷笑了笑,“先在潼關衛和神武右衛試行,然后開始朝著周圍擴散。一步步的裁撤和安頓,確保物資最少的消耗!畢竟,我們的物資主要是用來攻城略地,不能過多的消耗這上面!”
“李愛卿一直都是妙語連珠!”秦王頓時也是無語,沒想到居然又聽到一個新的詞匯。
“以后類似的改革,也可以通過試行的方法,以三到五年為準,在某地進行試行,然后根據結果進行改良,然后逐漸推廣出去,這樣可以最大的避免損失。前宋王安石變法,若是能用這個手段,一點點的完善他的改革方針,那么未必不會落得那個下場。”李霄雷感慨道。
“嗯,你說得也有道理,那就這樣吧!對了,正事你還沒有說呢!”秦王追問道。
“屬下最初的意思,是設置民營和官營作坊的意思。民營的話,只能經營民用器械,生活用品等。生產的過程中,就能產生一定的稅賦,然后根據重要程度,進行稅賦調整,新開設的作坊,允許一年內免稅,三年內半稅。”李霄雷提議道。
“官營作坊是什么概念?”秦王繼續問道。
“主要是針對火器和甲胄,其實就是武器作坊而言,這些設置兩到三個,由官府任命官員監督生產,安排士卒守衛避免武器外泄,甚至安排錦衣衛監督官員。生產的武器和甲胄,都按照一個固定品質進行生產,未達品質的將退回重做。
材料由官府向民間采買,設備也由官府提供,所有工匠只負責打造,領取基本薪俸的同時,按照打造武器的數量和質量,又額外支付一定的‘賞金’。
同時成立‘研究所’,由官府撥款,工匠負責研究新型的甲胄、武器和火器,甚至是火藥配方等,一旦研究成功,將給予賞金,至于鼓勵民間發明創造,稍后再做也可以!
說穿了,無非是通過民營作坊的利潤,來補貼官營作坊的開支,確保我們可以源源不斷獲得優質的火器和甲胄,保證前線士卒的戰斗力。甚至于,或有盈余!”李霄雷回答道。
“本王真想剖開愛情的腦子,看看里面都有什么……”秦王頓時感慨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