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縣王家的這二十名騎兵,是王家的依仗,是西和縣一帶威名赫赫的西河二十騎。王天和正是有了這二十名能騎在馬背上作戰的并將,才能在這亂世穩坐西和縣。王家的八十多名家丁,都以二十騎為標桿。當初,剛剛到達祁山村時,正是這二十騎一馬當先地沖上了木橋,其他的家丁才有了膽量跟著沖上了木橋。接著,也正是這二十騎重開了對付防線的一道缺口,其他步行家丁才得以涌入對方戰陣中。再后來,更因為二十騎的橫沖直撞,那些步行的家丁才肆無忌憚地展開殺戮。若說王正強的數百人馬主要依仗王家的八十幾名家丁,那么八十多名家丁仰仗的就是西河二十騎。相對于這八十余人,那些招募的青壯、老鴉山的土匪,只不過是來壯聲威、“打醬油”的。
王家最精銳的二十騎只剩下了一人,王家招募的青壯都逃向了木橋,老鴉山的土匪哪里還有繼續廝殺下去的勇氣。
王家的新兵、家丁不敢違抗王正強的命令,老鴉山的土匪可不吃這一套。
本想越過木橋趁火打劫,不料一場廝殺下來,五六十名弟兄死了近一半。如果再不撤離,老鴉山從此就不復存在了。鐵拳章躲在眾匪中間,叫道:“逃,快逃,晚了就沒命了!”當先搶到前頭,拳打腳踢趟開一條道路沖到了木橋上。
本來已經逃到木橋的那些新募青壯被王正強逼著往戰場這邊走,被老鴉山群匪這么一沖,再也回不去,只得跟著老鴉山的土匪一起往王正強那邊的橋頭上涌過去。
王正強大喊大叫,想要制止退兵,奈何那邊喊殺聲驚天動地,一直在村口邊瑟瑟發抖的幾十號人此時突然變得跟虎狼似得,也讓那些出現疲態的對方軍士勇力倍增,己方潰敗已現。
從紙面實力上看,王正強的隊伍要強于姬國卿的革命軍很多,單單王正強的八十名家丁兵,就可以將革命軍三百余人殺得“落花流水”。只因王天和為了確保此役萬無一失,不但重新招募了很多新兵,而且還讓老鴉山的土匪也加入了進來。這樣一來,西和縣的人馬構成就雜亂了些,期間又沒有經過多少時日的訓練和“思想教育”,隊伍就有點“烏合”的意味了。
來到天水縣這邊后,家丁精銳們見到姬國卿的人馬大多拿著竹竿和荊笆時,他們都樂了,覺得王天和興師動眾讓這么多人來到天水縣,簡直有點欺負人。
于是,家丁精銳們便不可能全部走到前頭“沖鋒陷陣”了,而是讓更多的新招募的青壯沖到了前頭。至于說老鴉山的土匪,他們才不會為王家和姬家的仇斗而損兵折將,自然是遠遠地跟在隊伍的后面作壁上觀。
這樣一來,王天和的隊伍戰斗力便大打折扣,“狼上狗不上”之下,被革命軍迎頭一擊,王正強才知道了痛,致使家丁精銳們沖進了革命軍陣營。
經過這么一折騰,革命軍那些沒有見過血的新兵,在拼殺西和縣新招募青壯時見到了血,得到了錘煉。當西和縣王天和的家丁精銳沖過來時,他們已經不那么怯陣了。只有當賽趙云蕭凌看不過去沖過來時,革命軍這邊才出現了一些松動,若非葛泉等三人纏斗住蕭凌,姬國卿等三人也很快過來,革命軍隊伍說不定已經有人逃亡了。
跟西和縣的隊伍相比,革命軍這邊就單純得多,隊伍也比較齊整統一。這里面,最主要的原因就這些人都經過了半個多月的訓練,并且還日日被姬國卿忽悠洗腦,思想比較統一,堪稱鐵打一塊板。
雖然他們的戰斗力比起西和縣兵差了老大一截,但革命軍能夠勉強算得是“訓練有素”的正規軍,而西和縣兵則是實實在在的烏合之眾。
其實,這次率兵前來對付或者說剿除革命軍,王天和只需要讓侄子王正強和王正道帶著他的八十家丁就行,完全不需要讓新招募的青壯和老鴉山土匪跟著。新增加了兩股力量,不但沒有讓原本的隊伍實力增強,反而有些拖累了原隊伍。正是沖在前頭的新募兵被革命軍殺得死傷慘重,讓家丁精銳和土匪心中犯了嘀咕,開始思考這次用兵到底值與不值了。這么一思考,思想上出現了裂痕,戰斗力就很難有保證了。
喜歡吃飯穿衣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吃飯穿衣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