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國卿從另外一個時代而來,對金屬材料和熱處理雖然略知皮毛,但是到了這個時代,這微不足道的知識絕對可引發一場工業革命。
幾天來,姬國卿還跟董庭揚等人說過炒鋼。就是建造一個比較大的封閉冶煉爐,鐵水注入其中后,從封閉的通道注入炭氣,然后不停攪動鐵水,讓鐵水里面的有害雜質燃燒消失,讓炭氣里面的碳元素與鐵水混合,增加鐵水里面的含碳量,這就叫炒鋼。
當然,這是對含碳量很低的一些鐵進行的炒制技術。通常來說,冶煉鋼鐵用的燃料就是煤炭,冶煉過程中鐵熔液中本身就含有大量的碳。此時,鐵熔液冷卻后形成的固體由于含碳量很高,故而硬度高,但比較脆,不適合鍛打,只適合澆鑄,這樣的鐵一般稱為生鐵。
要把生鐵變成熟鐵,也就是傳統意義說的鋼,就必須進行炒制。炒制過程中,大量的磷、硫等容易讓鐵金屬變脆的元素被氧化升騰為氣體消散掉,其中的一部分碳也被氧化后升騰為氣體消散掉,熔液中的含碳量就隨之降低,從而變成了熟鐵(鋼)。
自古以來,由于冶煉鋼鐵時用的都是木炭或煤炭甚至是焦炭,所有鐵熔液中本身就包含著大量的碳。這時的炒鋼,就不用專門再往熔液中添加碳,而只需要將多余的碳元素氧化掉即可。
姬國卿大致說了炒鋼技術,對董庭揚來說,其實并不陌生。因為炒鋼技術最早在漢代就產生了,到了此時這個年代,不少的鐵匠都懂得一些炒鋼技術。董庭揚所不懂的,就是姬國卿說的含碳量多少的問題,更不知道鐵熔液中還會有磷和硫這兩種有害“元素”。當然,對于什么是“元素”,董庭揚就只能完全靠想象了。
雖然大致了解了炒鋼技術,但一來目前沒有大量的鐵或者說鐵礦石,二來木炭是根本不行的,需要石炭(煤),目前還搞不到煤,炒鋼只能等到以后慢慢去做。
白天有空時就到制作車間,晚上從不間斷給高材生們上課傳授自己了解的知識。
對董庭揚來說什么含碳量、碳元素等等根本就是天書。但是對于姬添麟、姬添麒、高來駿、高來驥、高來駒、劉石青、張春艷、胡漢清等八名姬國卿認為的高材生來說,他們從來不覺得那是聽天書。因為在晚上對高材生的加課中,姬國卿將化學元素表的前三十位元素(姬國卿只能記得這前三十位)排列順序教給八名高材生。
在姬國卿帶領著李運亨等人最早到王家鬧事時,曾經對著李運亨等人說過什么“氫氦鋰鈹硼……”等等前三十位化學元素順序。當時,聽聞者莫不認為那是姬國卿在念什么咒語。此時,姬國卿講解出這些“咒語”其實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構成元素后,高材生們才恍然大悟。只不過,咒語變成了化學元素順序后,姬國卿身上的“神力”就消減了幾分。
姬國卿將化學元素順序前三十位寫出來,并一一解釋后,舉例說到了“水”。
高材生了解了什么是“氫”、什么是“氧”后,兩個“氫”元素和一個“氧”元素結合在一起就是最常見的“水”。木頭、草等凡是能燒著火的東西,都是這些東西里面的“氫”和“碳”與空氣中的“氧”發生了化合反應,形成了“水”和“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變成了氣體和水蒸汽消散于空中。
“二氧化碳”比較穩定,“一氧化碳”非常不穩定,遇到“氧”之后還會與之化合最終形成穩定的“二氧化碳”。
因此,冬天烤炭火時,房間內封閉太嚴,炭火燒得太大時,有些人會出現惡心、頭暈甚至死亡,這都是“一氧化碳”進入人體后與人體內的“氧”化合。人體內的“氧”少了,人就出現不適或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