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銃前端的卡槽,姬國卿實在是太熟悉了,把前世的設計告訴董庭揚后,不用怎么細說,董庭揚就爛熟于心。不得不說,大明的天下,還是有不少科技人才的。可惜,滿清取代大明后,奴化百姓、驕傲自大、閉關鎖國以至于到了道光年間,英國人打過來了,皇帝還不解地問大臣英國在哪兒?從新疆陸路能不能抵達?如此封閉愚昧,不挨打確實沒天理!
姬國卿看張國立主持的《守護國寶》節目時,曾了解到大明萬歷年間就由李之藻繪制了世界地圖,那時候,部分漢人就已經大概了解這個世界了。
如果漢人的江山一直由漢人管理下去,或許不會跟世界脫節,說不定還會再次像漢唐那樣成為世界的中心。滿清了解漢文化太少,以為自己用騎射打敗了大順、大明,自己的騎射就天下無敵了。同時,又由于滿清的統治者一直有個想法,把漢人居住的地方好好管好,就完全可以豐衣足食了。以至于堪稱千古一帝的康熙兩次打敗俄國老毛子,還把漢人一直視為疆域的北海(貝加爾湖)一帶大片領土割讓給了老毛子。從此,老毛子就如同一頭張牙舞爪的怪獸盤踞在北方,隨時都會張口血盆大口向中國咬來。
連千古一帝都沒有開闊的視野和博大的心胸,西方的蒸汽機就隆隆響起了,華夏大地還在詩云子曰地把幾千年前的東西當作教條來教化世人。長此以往,后來發展到當政者詢問“英國在哪兒?”和口出無恥之極的“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之言,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在革命隊伍中,目前最少有五十人對當今世界有了個初步的了解,最起碼他們知道這個世界有很大,煌煌中華只不過偏居于東方一隅,大明的江山,更是不值一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姬國卿這段時間來,呆在學堂和制作車間的時間比呆在指揮部和訓練場上的時間還長。把自己知道的那微不足道的科技知識盡快地傳授給他人,以這個時代國人的聰明才智,相信不久之后他們就會把這些學到的知識發揚光大,創造出讓人震驚的科技產品來。說實話,姬國卿若非比他人多了幾百年見識,他的這些智慧,跟身邊大部分的人相比都比不上。
除了提出了新的長度和質量新單位標準,姬國卿還與二哥姬國卿、學生姬添麟高來驥等按照自己的標準設計了二十四小時制的沙漏。同時,還推出了一小時六十分鐘,一分鐘六十秒的時間進位標準。利用沙漏計算時間,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被古人接受,這沒有什么稀奇的。把一天的十二個時辰劃分為二十四小時,也沒有什么稀奇的。這就相當于一個小時等于半個時辰,任何人都能理解。把一個小時劃分成六十分鐘,很多人都不了解了。在他們的時間劃分中“頓飯工夫”是半個小時,一刻就是“十五分鐘”,“盞茶時分”大約是五分鐘,“眨眼間”或者“一瞬間”就應該是一秒了。將沙漏的刻度細致到一分鐘可以做到,細致到一秒鐘誰能做到?
沙漏做不到,不等于機械做不到。姬國卿告訴董庭揚和姬添麟幾個高材生,日后等到制作車間制造出了更多的機械時,能夠加工出像小麥粒一樣的精細齒輪時,就可以利用發條彈簧蓄力做動力,帶動大大小小不同的齒輪轉動,齒輪的中心軸上安裝上指針,就成了記錄時間的鐘表。總之,機械加工和制作,要開動腦筋,大膽想象。只要能想象得到,就沒有做不到。
在爐火上放置一口鐵鍋,鍋中放置了清水,鍋蓋盡量制作得嚴密,等到水燒開之后,即便是鐵制的鍋蓋都能被滾燙的水汽頂起。
姬國卿把這種現象解釋給姬添麟幾個年青人,說這就是如何把熱能轉化為動能的原理。如果制作一個圓筒,筒內安裝上可以伸縮就像抽水活塞似的活塞,用管子把滾燙的水蒸汽注入活塞和缸筒的空隙中,那些滾燙的蒸汽是不是就可以推斷活塞運動了?如果再將活塞的下端連接成曲柄,曲柄就可以轉動。這樣一來,不就可以制作出像水車一樣可以連續不斷提供動力的蒸汽機了嗎?
水車,無法離開水流,蒸汽機,可隨意搬運到任何地方。如果在車上撞上蒸汽機,蒸汽機的轉動帶動車輪,這樣的車不是就不需要牛和馬的拉動就能走動了?
說到這些東西時,不單是姬添麟幾個年青人,就連董庭揚也聽得如癡如醉。姬國卿說什么元素了、化合反應了、比重了、浮力了董庭揚聽得如同天書般,無法聽懂下,就覺得索然無味了。講到關于機械方面的原理和制作時,董庭揚可以舉一反三、問一答十。
姬國卿看到了革命成功的希望了,有了一點就透、舉一反三的科技人才,還愁搞不定野豬皮?
野豬皮,你就在那兒等著哭吧!
這些天,讓姬國卿興奮的除了得到了不少百姓真心實意的擁戴外,就是得到了董庭揚這個機械師。姬國卿只能說是個“嘴皮子客”,動動嘴巴說說可以,具體怎么操作、怎么制作,他完全就是個“門外漢”。好在董庭揚這個機械大師對機械原理和制作一點就透,往往是姬國卿“詞不達意”或是“己之昏昏”時已讓董庭揚“使人(董庭揚)昭昭”了。
讓姬添麟等七八名年齡較大的高材生長時間跟著董庭揚,就是想讓他們日后都成為不同領域的機械師或工程師、科學家。
在兩千年前的戰國時代,思想、學術、科技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空前的發展。那是百家爭鳴的文化大發展時代,可惜到了漢武帝時期,為了政治需要,由董庭揚的祖宗董仲舒提出“廢黜百家,獨尊儒術”后,漢人的思想徹底被禁錮了。此后,科技往往被視為“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被正統的儒家思想所擯棄、鄙夷。尤其是宋代朱熹提出了“存天理,滅人欲”后,禮教大防成為國人思想的又一枷鎖,讓后來的科技人才更加被鄙夷、蔑視,人人都成了迂腐的“夫子”。后世,這樣的禮教還被魯迅先生叱罵為“吃人的禮教”。
姬國卿清楚,科技跟思想相比,遠為不及。思想的開放,才是推動科技進步的根本。思想上被束縛得寸步難行,能有什么好的科技閃光點?
從剛剛接觸這個時代的人開始,姬國卿就不停地給他們灌輸新的思想,不斷地給他們洗腦,盡量多地讓他們擯棄原有的封建禮教思想。通過兩個月的觀察,姬國卿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年青人接受新思想的能力是老家伙的數倍,這也是姬國卿一點點地把年青人的地位提高的原因。只要這些年青人接受了新的思想理念,單靠這些新思想,他們就能逐漸改變未來。
人逢喜事精神爽,見到制作車間已經制作出了新的量具和工具,姬國卿本來就夠興奮了,太陽還沒落山,謝椿就帶著四十二輛牛車回到了天水鎮。
除了十三個牛車需要拉著重傷員,沒有裝滿貨物外,其他的牛車全部裝滿了各種貨物。最讓姬國卿興奮的不是那十六多萬兩的銀子,而是三百多件刀槍。
本來謝椿帶來的人都配制齊全了刀槍還有弓箭鎧甲和馬匹,端掉二郎堡后又得到刀槍三百六七十件,鎧甲三十一件,牛三十九頭,馬七十一匹。這些物質,可以讓姬國卿瞬間裝備一個營的兵力。在此之前是人多兵器少,此時,變成兵器多而人少了。
從二郎堡繳獲這么多寶貝,姬國卿也就不在意謝椿說的那些散給了當地百姓的糧食、食鹽、豬羊和雞了。如果把那些東西都運會天水鎮,估計得二百輛牛車。
二郎堡的糧食、豬羊雞等肯定不會浪費了,左近的百姓肯定會去那兒把糧食和豬羊雞拿回到自己家中。不過,這不是謝椿等主動分發給百姓們的,而是散落了一地讓百姓們去自己揀拾。還有,二郎堡先后五百多人被殺,讓人膽寒的是把近五百人石頭丟于山中喂狼,自然不能讓姬國卿知道。只是謊稱在二郎堡殺死的人太多,一時無法埋葬,又一不小心弄出了火災,撲救不滅下,那些死者只能在火海中灰飛煙滅了。
喜歡吃飯穿衣請大家收藏:(www.bqgyy.com)吃飯穿衣筆趣閣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