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一臉懵逼。
“穆大叔!”一個男生興奮地大叫。
“對了,但你去問穆大叔,穆大叔是誰?他:嗯?”
何歡一臉問號,大家笑了。
“甚至你問他前一個很長的名字,他還是懵逼的!因為我們是翻譯過來的嘛!他實際上不是那樣的嘛!所以就是我們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但他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
一車人大笑。
“我們少數民族很多名字啊,也是很拗口很長。元朝官員就給麗江首領取了和這個姓。所以和一開始啊,并不是平民之姓。
這也是麗江地區和姓出現的最早記錄。然后到了明代,朱元璋賜麗江土司阿甲阿得木姓……”
何歡看看窗外慢移的山,突然說:“哎!我怎么覺得車開得有點慢啊?”
司機說:“為了多聽你講啊!”
游客都笑起來,何歡也笑了。
王師傅也忍俊不禁,這一次不開車當游客,還挺有意思的。
旅游車司機有一項神技就是配合導游的講解。比如導游在鋪墊購物,司機晃得比三輪車還慢。鋪墊好了,司機開得比火箭還快!
當然,司機確實是被他的講解吸引了,從來沒有導游在車上講解過嘛!還這么有趣!不知不覺就慢了。
不好意思道:“我麗江納西族,還不知道自己姓氏的來歷呢!但是我姓葉,你能講講嗎?”
“好!”何歡說,“東巴經記載,納西族先祖哥來秋,生四子,分別是束、葉、買、禾四支。
金沙江一帶納西部落是禾部,這個禾是禾苗的禾。所以也有說元代官員給他們取的和姓,應該是禾的同音字,以部落為姓。
東巴經說:梅禾不分離,遷到江邊地……”
路過藍月谷,很多游客意猶未盡,卻不得不下車了。
下午去牦牛坪的畢竟少。
還有幾個散客決定跟著小白龍走。
路過云杉坪后,何歡講完了納西族的姓氏起源。司機開心道:“我得回去跟他們吹吹牛了!”
大家都笑起來。
一車笑聲晃蕩著在十八彎的山路上,路邊一片片山坡草地,幾只山羊和牦牛在路邊悠閑地吃草。
“哇!”大家看著窗外風光。
何歡說:“玉龍雪山靠近雪區,納西族、彝族、藏族混居,很多都以放牧為生。我們要去的牦牛坪就是一大片高山牧場。那里有更多牦牛。”
“哇!”
“晚上我們在歐魯酒店吃牦牛火鍋!”
“哇!”大家口水都流出來了。
和組長笑道:“看到牦牛你就想到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