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二次殺怪爆秘籍了,第一次是木高峰的半本“龍象般若功”,這本是張氏家族的修煉筆記。
看其內容,竟然傳承有兩千多年之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戰國時代,其中為首三頁,分別以甲骨文、蝌蚪文、銘文書寫,看來只有拿到客棧仙土之上,讓系統翻譯才能讀懂了。
按照這筆記中記載,張姓,為吳、龍、趙、歐……滕、胡、向等二十七個苗圩華姓之一,雖不是苗圩三支老姓,但也傳承兩千年有余,尤其在苗圩華姓中,傳說張姓自古便握有巫蠱道統,自然與別家又有些不同,以至于在川西苗寨,姓張的生意人都特別吃香一些,少了很多騷擾。
這本筆記,記載的便是張氏巫蠱道統的傳承。
養蠱第一步,尋找合適的蠱蟲。
好的蠱蟲難覓,這直接決定了蠱的強弱和資質。
這一步邁好了,便贏在了起跑線上。
筆記中記載,一般而言尋找蠱蟲要牽一只強壯的青騾子到深山老林之中,一刀將青騾子放血,等它蹦跶到奄奄一息,用張家特制的藥粉撒到青騾子身上,用火點著。那藥粉和青騾身上的鮮血結合后,氣味便能發生巨變,產生出一種莫名的腥甜之氣。
用這腥甜之氣,便能引來方圓十數里的毒蟲。
到時候配合著蠱咒,便能驅使那些蠱蟲自相殘殺,最后剩余的一只,便是蠱了。
第二步便是通靈,以自身法力、精神力灌輸到蠱蟲的身上,烙印在靈魂之中。
很多張家人都是死在這一步,因為存在反噬的風險,深山老林之中被一只方圓十數里最毒的毒蟲咬到,不死也要脫層皮。
林秋通本看了一遍,法力他有,精神力修煉的是茅山術,毒蟲的話,如果尸蟞算的話,他有三只。
所以,便按照書中記載的方法,他嘗試了一下,還真的讓他養出了一只蠱。
用封印在鏢子嶺墓穴中的尸蟞丹藥中的尸蟞王養出來的。
三只尸蟞最后留下一只,血紅血紅,臥在掌心不動的話,有點像是一顆雞蛋大小的紅寶石。
通靈也順利的很,尸蟞屬陰,天生被林秋的“九陽真氣”克制。
趨吉避兇,這是自然界所有生物的本能,尸蟞也不例外。
就是喂食比較血腥,所有通靈后的蠱蟲,雖然也吃肉食,需要劇毒之蟲來提升自身的毒性,但最主要的還是主人的精血。
這就是第三步,養蠱了。
養蠱,在于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時間越長,喂養的精血越多,便越通靈,越強大。
而普通人能有多少精血,看那個已經死了的病道人就知道,喂養一只蠱蟲蜈蚣,便虛弱的毫無一絲血色。
但這對別人不可逾越的桎梏,對林秋而言,實在算不得什么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