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堡鎮。
竇志勇接到命令,帶著五千人,從涼宛鎮出發,預定在明天下午抵達北宛城。
對于這個命令,竇志勇其實很不理解,許凱歌叛離西征軍的事情,他已經知道了,而北宛城發生的事情,他也已經知曉了,可正是因為知道,他才不能理解。
許凱歌在北宛城還有兩萬余人,現如今,康德已死,除了西征軍之外,沒人能對他構成威脅,至于說北宛城外的沙漠軍,還有秦之豹那幾千人,根本不算什么,想要打敗對方,也不是多么困難的事情,沒必要去馳援。
不過,竇志勇不理解歸不理解,他還是執行了命令,因為這道命令是他堂叔下達的命令。
沒錯,竇志勇是竇斌蔚的侄子,而他更是竇肥的兒子。
他們在天黑前趕到了沙堡鎮,天色已晚,不適合大軍夜間行軍,于是,他們就在此安營扎寨,準備明天在趕往北宛城,反正北宛城那邊還沒打起來,早點去晚點去,差別都不大。
竇志勇年齡不大,才二十出頭,卻已經是兩個孩子的爹了,之所以參軍入伍,還是因為他沒有讀書的天賦,反而是一身蠻力,不參軍可惜了,更何況,他爹是炎軍,他堂叔也是炎軍,都在軍中有一定的職位,這是他未來晉升的優勢所在。
竇志勇從小最欽佩的就是燕王李剛了,當年,玄武叛亂發生的時候,他還只是一個孩子。
對于一個從小生活在京城的人來說,那些對于外人而言,難得一見的人物,其實并不難見,在街頭巷尾,酒樓茶肆,勾欄青樓,都能遇到。
竇志勇家距離燕王府不算遠,也就三條街而已,小時候的竇志勇,性子跳脫,讀私塾的時候,經常逃課,而他經常去的地方就是安上門街了,又被稱之為長安街。
長安街是朝中達官顯貴居住的大街,住在那里的人,非富即貴,燕王府和大將軍府就在那條街上,小時候的竇志勇就喜歡去長安街玩兒,數那里的石獅子。
在小的時候,他在那里見過年輕時候的燕王,也見過沒有叛亂的許淳,當然,還有其他的官員,竇志勇對許淳和李剛的印象都極好,不過,要說對誰更親近一些,還是燕王李剛了,可能是年齡比較大的緣故吧。
李剛在京城的時候,一直都是一副富家翁的打扮,平日里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遛鳥聽曲了,現在的李剛哪怕是到了涼州,也是如此。
在竇志勇小的時候,他還跟李剛說過話,被李剛賞了五兩銀子,對于這個哪怕是對這個小屁孩,都無比和藹的男人,他沒理由不喜歡。
當年那場玄武叛亂發生之后,炎武帝不在京城,群龍無首,整個長安亂作一團,就在眾人以為天下要易主的時候,燕王李剛站了出來,他親率家兵,聯合御林軍,抵御住了許淳等人的進攻,那時候,竇志勇可是親眼看到一身戎裝的李剛,帶著家兵從家里走出來的,那個時候,竇志勇就決定,長大之后,也要成為一名武將。
不愛讀書,天生蠻力,再加上家里有兩位長輩在軍中當差,而他又一心入伍,在一番爭執之后,也就隨了他的心愿,成為了一名士卒。
竇志勇參軍的時間并不長,前后加起來還不到三年的光景,才參軍沒多久,就進入了西征軍,跟著殷元魁西征,在沒有上戰場之前,他覺得沙場是一個很好的去處,可是,上了沙場之后,他才知道,原來沙場是那么的殘酷,那么的無情,那么的恐怖。
人命在戰場上是那么的不值錢,人說死就死了,前一刻還跟自己嬉笑打鬧的人,轉眼之間就淪為了一具冰冷的尸體,這讓人如何不感到恐懼。
都說戰場是最鍛煉人的,也是男人最應該去的地方,竇志勇從一個看到敵人,就雙腿發軟,刀都握不住的慫蛋,在幾場大戰、惡戰下來之后,他也慢慢的適應下來了,也從一個普通士卒,成為一名老卒,也成為了一個百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