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大多數城池的城墻,其高度都是有一個限制的,而呂公車作為攻城器械之一,它的高度,往往也是根據這個高度建造的,當然,也不是不能再繼續增高,可是,一旦繼續增高,不但很增加呂公車的重量,給士兵增加負擔,其移動性也會大打折扣。
這兩座碉樓,可以把大部分的攻城器械失去其該有的效果。
弧形的城墻,凹凸不平的地面,給安德烈的攻城帶來了很大的影響,而這種影響,隨著另外一件事的發生,繼續擴大。
就在安德烈他們好不容易把第二道壕溝填平之后,在攻城的第三天,突然塌陷了。
當時,雙方正在激烈的交戰,伴隨著一聲聲悶響,還有木頭斷裂的聲音響起之后,平整的壕溝,驟然塌陷,直接下墜了數米。
這突如其來的地表塌陷,不但把守城的西征軍嚇了一大跳,把攻城的敵軍,更是嚇得夠嗆。
這一次塌陷,有數千人直接跌落深坑,葬身其中,其實,大多數落入其中的將士并沒有死,只是摔倒了而已,最多也就是受傷了,可是,西征軍這邊可沒有給他們爬出來的機會,在這些人不約而同的落入大坑之后,各種擂木、滾石,紛紛從城頭丟下來,一時間,砸死敵人無數。
起初,安德烈以為這是地震了,或者其他的天災導致的,然而,當他安排探子去詳細探查一番之后,這才知道,原來不是地震,也不是什么天災,這是人為的。
事情也很簡單,當初許一凡在建造這條壕溝的時候,其深度挖的其實已經很深了,然而,這只是眾人看到的,眾人不知道的是,許一凡在挖掘壕溝的時候,是地上和地下同時進行的,在上面的人挖掘壕溝的時候,地下的人也在挖掘地道,兩者只間隔了不到兩米。
為了不讓壕溝還沒有建成,就塌陷了,地表挖掘的人,一邊挖,一邊鋪設水泥,用以加固,而地下的人,則運來了大量的木材,不斷的搭建木架,用以支撐地。
第二道壕溝,在建造的時候,就是分為上下兩層的,而因為第二道壕溝挖掘的地方,緊挨著城墻,幾乎跟城墻平齊的,敵人想要攻城,必然會想辦法填平壕溝。
這樣一來,原本可以支撐其重量的木架,在重量不斷累積的過程當中,開始出現斷裂的情況,當然,這種情況出現的很緩慢,如果只是這樣,就算坍塌,也不會坍塌的太厲害,而這個時候,就需要人力去干擾了。
當壕溝被填平,大量的敵人踩在上面作戰,又給其增加了重量,再加上各種攻城器械的上陣,外加城墻上各種守城武器的拋下,地底的木架,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這個時候,只要在外力的干擾下,弄斷幾根主要的大梁,那整個壕溝,不管是地上,還是地下,就像諾米諾骨牌一般,發生連鎖反應。
這種操作,殷元魁他們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如果不是許一凡詳細的解釋了其中的原理,說實話,殷元魁他們也不明白許一凡為什么要這么做,就算他們當初同意許一凡這么‘胡鬧’,也只是抱著懷疑的態度的,只是,現在當這一幕真的出現,發生之后,他們瞬間明白其中的竅門。
不過,這種方法并不能推廣,有很大的局限性。
第一,有水的壕溝是絕對不行的,滲水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有水的壕溝一般都是護城河,護城河的底部土質無比的松軟,別說挖掘了,稍微一碰就會塌陷。
第二,土質過分松軟的地方也不行,像這種緊挨著城墻建立的壕溝,對城墻本身就是一種危害,如果城墻的地基不夠牢固,不夠深的話,很容易適得其反,說不定壕溝沒有建成,反而把城墻給挖塌了。
第三,對承重、距離這些東西,都要詳細的計算,挖的太近了不行,挖的太遠了也不行,如果沒有專業人來做,很可能會直接挖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