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
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
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
西域和大炎王朝的這場歷時近三年的戰爭,終于以西域聯軍的敗退,緩緩地落下帷幕,不過大規模的戰役雖然不在發生了,可小規模的戰役卻更加的頻繁起來。
法阿和尚退的很干脆,在兵敗之后,直接后撤了三百里,在西原國的西園城駐扎下來,似乎是打算休整一番之后,再次作戰。
戰爭爆發,兩軍交戰之際,其戰況是慘烈血腥的,而戰爭之后的場景,卻更加的慘絕人寰,說是人間煉獄絲毫不為過。
單單是打掃戰場,清理戰場上的尸體,炎軍用了六七天的時間,才勉強讓戰場看起來不在那么像戰場,而這還是殷元魁下令,就地挖坑掩埋尸體的緣故。
丹賽平原,是這次兩軍決戰的地方,原本一望無際的平原之上,在這短短的幾天時間里,出現了數個巨大的山頭,其全都是用石塊壘砌而成的,而在石山下面,埋葬著無數西域將士的尸體。
固然兩國是敵對關系,按照炎律,這些敵軍的頭顱都應該斬下,以此來記錄軍功才是,可殷元魁并沒有這么做,他只是讓人把每個將士的殺敵人數登記在冊,然后就讓人把這些敵國將士埋葬在此。
斬落敵人首級,以此來計算軍功的方法,自武朝就存在的,中間也曾廢除過,可又再次被啟用,這種記錄軍功的方式有好有壞。
好處是,只要將士拼命,不管殺敵的手段如何,只要有首級在身,那就是軍功,不過壞處也很明顯,比如坑殺俘虜,比如殺良冒功等等,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曾發生過,而且異常的頻繁。
另外一個壞處就是以首級計算軍功,需要將士們攜帶大量首級,在這個交通不便,衛生防護意識極差的時代,很容易造成瘟疫。
不過,這種辦法在炎朝中期的時候,就逐漸被廢除,而原因也跟當年的九子奪嫡有關,在那場皇室內戰停歇之后,就曾有邊關將領,因為站錯隊,而被株連,出現很多官職空缺,而在新帝登基之后,空缺的官職被大量的官員補上,因為匆忙,導致很多新上任的官員,在上任之后,急于就成,想要獲取政績,而那個時候,戰事雖有,卻也沒有那么頻繁,想要立功怎么辦?
當然是需要人頭了,在無敵可殺的情況下,殺良冒功,屠戮村落,以此來換取軍功政績的事情,愈演愈烈,像北方、西北、南方,這些距離京城很遠的地方,其麾下的很多村落,在那些年可謂是十室九空,也因此激起民變,最終朝廷派人嚴查此事,導致一大批軍中武將落-馬,而以首級計算軍功的方式,也逐漸被廢除。
說是廢除,其實像鎮北軍,鎮西軍和鎮南軍,還是在沿用的,只是管理的比較嚴苛,如果出現殺良冒功的行為,是要受到株連的,連坐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