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許一凡在這個時候把三支軍隊撤走,是非常明智的選擇,也是迫不得已的選擇,不管這三支軍隊,是回到東海城,還是去往其他的地方,朝廷暫時都得不到他們,而其他人就更別想了。
當然,除了這些原因,許一凡之所以把他們撤走,也是為了自身利益考量。
西北大捷,這是普國同慶的大好事兒,作為這場戰役的指揮者之一,許一凡肯定會一躍成名,在朝堂之上占據一席之地,可危機也在這個浮現出來。
首先,許一凡在來到康城之后,做的事情太多了,其風頭已經蓋過了所有人,包括三軍統帥殷元魁。
解決瘟疫,殺死叛將申屠侯,平叛許凱歌,深入敵后,收服石族和馬族,更是在丹賽之戰,取到了一錘定音的作用,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情,光說都要說半天,而對應的功勞有多大,可想而知。
從一介布衣,商賈之人,一躍成為朝廷棟梁,其風頭更是蓋過了殷元魁這位大將軍,你讓其他人怎么看許一凡?
羨慕嫉妒恨是肯定有的,許一凡在接受世人敬仰和敬佩之際,殺機也會在這個時候出現。
從李嗣源出現在東海城,揭穿許一凡身份的那一刻起,許一凡就已經被人針對了,而在他來到康城的路上,更是遭遇了伏擊,北宛城一戰,更是差點弄死許一凡,這背后難道僅僅是一個藩王之子,一個西征軍副將能制造出來的事情嗎?
顯然不是,在許一凡還未曾為朝廷立下大功勞之前,就已經被人如此針對了,那現如今立下大功的許一凡,又會被人如何針對呢?
許一凡為炎軍,為朝廷做了這么多,難道真的一點追求都沒有嗎?
當然不是,許一凡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即將得到什么,可越是這個時候,越是需要謹慎,撤走三支軍團,讓其消失在眾人的視線當中,不過是許一凡給自己留下的一張保命符,也是他未來的政治資本,有這三支軍隊在,許一凡至少可以保證自己沒有性命之憂,許一凡可是很怕死的。
“你回來也有些時日了,大戰的諸多善后事宜,也都做的七七八八了,你是不是也該露露面了?”文星辰笑著說道。
許一凡抬起頭,翻了個白眼,含糊不清的說道:“文叔,你是嫌我還不夠出名,還不夠耀眼嗎?”
文星辰聞言,微微一笑,搖搖頭,沒有再說什么。
其實,對于許一凡現在的這種做派,文星辰是很贊同和認可的。
說到底,還是因為許一凡之前做的事情太多了,也做的太好了,功勞太大了,他的存在本身就讓其他將領很有壓力,尤其是殷元魁和李承政他們。
這次丹賽之戰,如果殷元魁沒有出現在戰爭的第一線的話,殷元魁的威望會直接被許一凡徹底的掩蓋過去,功高震主,雖然殷元魁不是主,可在西征軍當中,殷元魁就是當之無愧的主,屬下表現優異,這是好事兒,可太過于優異,反而不美了。
盡管眾人都知道,殷元魁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也不會介意許一凡的風頭蓋過自己,可是作為三軍統帥,其威望居然被一個后輩,而且還是下屬給掩蓋過去,好說不好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