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必然的事情!
而那些拿到好處的人,也會想,憑什么你一個乳臭未干的毛頭小子,拿到的好處比我多呢?你憑什么?論年齡,論資歷,論進攻,我們也不比你差多少,基本的尊老難道不懂嗎?
許一凡選擇不爭,就是最大的爭,而他不爭,其實比他主動去爭,拿到的好處還要多,因為屬于他的功勞,別人搶不走,奪不去,還會覺得這本來就屬于他的,如果有人在這個時候,選擇去從許一凡嘴里搶東西的話,那成為眾矢之的的就不是許一凡,而是這個去爭的人。
都是官場的老狐貍,老油條了,除了那些天生說話做事兒不過腦子的將領之外,極少有人會在這個時候瞎搞亂爭的。
這不,在大戰停歇之后,湯芮和西沙兩洲的刺史,也都過來了,殷元魁把重新跟石族談判,簽署協議的事情,交給了封智鑫和蒙楠。
封智鑫和蒙楠雖然沒有親自披甲上陣,可炎軍之所以能打贏,還是得多虧他們,功勞不小,苦勞更大,又是文官,把跟石族談判的事情交給他們,在合適不過。
至于跟馬族談判的事情,殷元魁則是交給了湯芮和房子墨,湯芮的資歷很大,年齡也很大,在軍中的威望也很高,=但是,其官職也基本就是大都蔚這個階層了,再往上,無非就是雜號將軍而已,晉升的空間很小。
房子墨就不同,這位房家的嫡長孫,家世好,出身好,能力也有目共睹,打仗能力還不錯,不過,幾次大戰,房子墨都沒有在第一線,只負責后勤,除了有保護他的意思之外,更多的還是想讓其沉淀一下自己,順便看看這位炎朝老泰山的孫子,到底是什么成色,跟其爺爺相比,心性如何。
現在看來,此子表現不錯,沉著冷靜,做事有條不紊,有理有據,是個可塑之才,未來肯定是炎朝的棟梁之材,而前線的戰功沒有,那就給他另一份功勞。
因此,這次跟馬族的談判,是以房子墨為主,湯芮為輔,再加上其他官員的協助,還有許一凡的存在,想必雙方的談判應該很和諧。
除了這兩件專門留給文官和京官的功勞之外,在大戰初歇之后,殷元魁就把秦之豹和童真這些西征軍的老班底,都抽調回來,負責整頓大軍,而收拾外面那些散兵游勇的事情,就交給那些后來加入炎軍的人,讓他們去爭奪這些軍功。
殷元魁的這個舉措,讓那些只在大戰進入尾聲時期,才投入戰場的將領們,心生感激,他們原本以為這次勝利,沒有他們什么事兒,可現在殷元魁給了他們機會,那自然要好好把握住。
在大戰結束的第二天,有關西北大捷的捷報,就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送往京都長安,當然,這只是一份捷報,上面只陳述了一件事,炎軍打敗西域聯軍了。
在捷報送出去之后,殷元魁先是把手頭上一些緊要的軍務處理完之后,就召開了數次會議,而議事的主題也很明確,就是關于軍功的劃分。
占據大頭的自然是西征軍,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其次是西北三洲的地方軍和燕王軍,然后就是從玉門關內調集而來的各種雜牌軍,之后,才是石族、馬族、古沫汐以及其他江湖勢力的。
偌大的功勞,就按照這個順序和等級劃分下來,雖然爭論不小,可大體上還是讓大部分人都滿意的,唯一讓很多將領感到不爽也不理解的,還是殷元魁居然把燕王軍跟西北三洲地方軍的功勞放在一起。
自從殷元魁帶兵西征開始,燕王李剛的做事態度,可是極其的差強人意的,尤其是之前,燕王不聲不吭,就起兵拿下庭洲,然后陳兵于西洲邊界,更是直接參與了北宛城的戰役,使得西征軍出現了嚴重的內耗,差一點兒就把幾十萬將士,浴血奮戰打下來的十八座城池,拱手讓人,送給西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