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宇小的時候他還教過他拳腳,也算他半個師傅。
他入伍后能被很快地進入特種部隊前身,去當偵察兵,和楊澤明當年的教授有很大的關系。
因此他對楊澤明的印象非常深刻。
江宇的猜測一點沒錯,他進屋后見到的中年人果然是楊澤明。
楊澤明離開的時候大概二十五六歲,現在已過而立之年。
“師傅!您怎么來了?”
“小宇呀!都這么高了?我七九年走的時候,你就和你弟弟現在這樣大。”
七九年的時候江宇十二三歲,可不和江濱現在一樣大。
“我今年冬天比較清閑,就想著回來看看父老鄉親,畢竟我在這里算是度過了青年時代,我在這里待的時候,江哥江嫂對我可是幫助不少。”
楊澤明十八歲下鄉二十四歲離開,在黃嶺村整整待了六年。
這六年里,他的衣服縫縫補補洗洗刷刷幾乎都是李琴幫助做的。
“我聽你父親說你回來沒幾個月就給妹妹買了新自行車,還給家里買了彩電,小子行啊!”
“運氣好,師傅您現在干什么工作?”
“唉!別提了,在豐陽自行車廠里當一個車間主任,你給你妹妹買的東方牌自行車就是我們廠生產的。”
“啊!你們自行車廠的效益也不好嗎?”從楊澤明唉聲嘆息的語氣中,江宇聽出他好像工作不是那么順心。
“頭幾年還挺好的,但是領導瞎胡搞,把廠子搞完了,這兩年的效益就明顯不行了,我準備離職不干,下來做買賣。”
“我給我妹妹買自行車的時候就知道你們廠得完蛋,但沒想到完蛋的這么快。”
按理整個八十年代,自行車廠家活的還是相當滋潤的,它們真正開始進入效益不好階段那也的從進口自行車進入大陸市場開始。
九十年代初,一些海外品牌開始進入大陸,山地變速賽車開始出現在大陸市場,這才對大陸原本的自行車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但東方自行車廠在八六年就不行了,倒是真的出乎江宇的預料。
“啊!你是怎么看出我們廠要不行的?”楊澤明有些不解。
“呵呵!看看你們產的自行車的樣式陳舊、設計不合理、顏色搭配也老套,這都改開多少年了,你們的自行車樣式竟然沒什么改變,還是那老樣子,這怎么能適應社會發展?發展下去離完蛋那天也不會太久遠了。”
楊澤明有些疑惑:“自行車不都這樣嗎?”
“啊!你們造自行車的就以為自行車都這樣?自行車的樣式可以多種多樣的,山地車聽說過不?變速車知道不?還有賽車你們竟然都不知道?如果東方自行車廠不準備在未來幾年內被來自外國的品牌淹沒,現在起就得進行產品改革。”
“你說的也有道理,但是領導不行沒有好當家人,你產品改革的再好也是白搭。”
“師傅!我記得你是很有領導能力的,既然你們現在的領導不行,為什么不取而代之?”
楊澤明在這里當知青的時候,是整個鳳窩浦大隊知青的頭兒,和其他村的人打仗都是他帶頭沖鋒,領導能力還是相當出色的。
“我?這不是胡鬧嗎?我現在不過一個車間主任,離升到廠長中間最少也得五年,這還是一切順利的情況下,否則這輩子都沒指望。”
“我說的不是自然升遷,你說現在用什么方法能最快的把廠子拿到手自己說算?”
楊澤明想了一下:“承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