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聲除舊歲,煙花紛紛迎新春。
在這個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節日里,蜀川省偏遠落后的山區,那個在地圖上都看不到名字的臥狐嶺村,大族翟家的院落中,家家戶戶門前貼滿了喜慶的春聯福字。
緊鄰家主翟川安的宅子,幾個月前溫朔、馬有城、陳世杰曾暫住過的那處宅院里,兩個多月前又住進了外地來的夫婦二人。
據說,翟川安因此賺了不少租金。
那外地來的夫婦,四十多歲的年齡,每日里丈夫在周邊游山玩水,時而會有村民因為當初馬有城在翟家居住,出價收購老物件,結果沒趕上,如今見翟家又來了外地的有錢人居住,便抱著希冀的心態,拿來幾個月掘地三尺找到的老物件,請這位外地人鑒賞,而這位,顯然也是頗為懂行的玩家,偶爾還真會收三兩件好東西。
其妻子,一看就是那種居家賢惠的厚道之人,每日里收拾家務,洗洗涮涮,到街坊、鄰居家買些米面、蔬菜,還會和鄰居一起走山路到鎮上、集市上購買物件,在街上和貨郎討價還價。
時間一長,村民們私下就會議論著,感情這頗為有錢的兩口子,是真打算在咱們臥狐嶺村落戶定居了?
這不,大過年的也沒走。
他們在川大上大學的兒子,也趕到村里來一起過年。
真是奇了怪哉。
如此有錢的人,怎么不住在城里,偏偏跑到咱們這窮山溝溝里久住定居。
難道,城里的生活還不如咱們山里?!
堂屋的正門掛上了厚厚的棉簾,窗戶都用油紙密封過,進門右側的客廳里,正中間燒著一個火紅的圓形鐵爐子,是那種燒炭塊的爐子,爐子因為是鐵澆筑而成,所以通體會散發極高的熱量,再有長長的鐵皮煙筒豎起來,再從頂上橫架至窗戶上方,通到屋外,這鐵皮煙筒也散熱,便能起到更好的取暖作用。
只是相比城里取暖,尤其是北方城里的供暖,還是要差許多。
但,荊白和妻子吳春秀對此并不在意。
荊白半輩子修行玄法,雖然談不上傳說中所謂的寒暑不侵的體格,卻也不至于如尋常人那般懼寒。而吳春秀,早些年獨身一人伺候老人,養大兒子,勤勤苦苦這么多年,再者又是傳統憨實的性子,更不會在意這點兒冬日的寒冷了。
無非是穿厚實點兒罷了。
午后。
荊白正坐在火爐旁的躺椅上,神情恬淡地看書。
竹制的躺椅上鋪著厚厚的氈子,腿和腹部也蓋了條薄毯,又有火爐散發的熱量,渾身上下暖洋洋的,頗為舒適。
妻子坐在火爐另一側,輕搖著一架紡車。
住進了山里,孩子又不在身邊,清閑的時間較多,吳春秀便和山里的婦女們學了些紡線的手藝,借來了紡車,尋思著開春后再借鄰家的織布機,織幾張床單。
老舊的紡車、織布機,如今在全國許多地方,哪怕是農村里,都已經很難再看到了。
在這大山里,卻仍舊普遍存在著。
門簾呼啦一掀,便有冷風卷入屋內,旋即門簾落下,屋內光線變幻了剎那,便恢復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