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奔波著這家走走,那家看看,一上午的時間便過去了。
棉紡廠小區的家里,因為長久無人居住,過年也沒能提前回來收拾準備,所以別說住了,做飯都沒有柴米油鹽醬醋茶,所以,初一在舅舅家吃飯,住下,初二則是約定去大姨家吃中午飯,晚上回來再到舅舅的家里去吃住。
溫朔提前接到過母親的電話,中午時到家里接她,她上午回小區家里打掃收拾房子。
這房子長時間沒人居住,再不打掃,破敗得快。
開車駛入小區,遠遠便看到自家單元門口,三五成群的老少爺們兒圍站在那里閑聊,一些小孩子在單元門那里跑進來竄出去地玩耍著,看到一輛威風霸氣的大號“吉普車”開過來,大家就都看了過來,來回跑著玩兒的小孩也都趕緊躲到邊上站定。
這年頭,東云的孩子們看到汽車時,還知道害怕、避讓。
這些老少爺們兒,溫朔大多數都認得,是本小區的居民,而且以往的關系都還不錯,見面熱絡地打招呼閑聊幾句,有需要幫助了,一聲招呼立馬到位……
胖子在小區里的人緣兒確實不錯。
他記得,當年自己離開家去往京城時,小區里很多居民自發聚集送他道小區外,目送他登上了開往火車站的公家車。
他記得,那天自己帶了許多鄰居們給的食物。
“他媽的,馬曉斌簡直是人精啊,什么都能想到!”溫朔感慨萬千地將車停穩,順手拿起了放在副駕座椅上的一袋子糖果——這也是馬曉斌提醒他,備在手邊方便隨時拿取,糖果是年前在京城時,母親早早就采購好的,各種年貨一直都堆在后備箱里。
馬曉斌告訴溫朔:“一哥,你難得回東云,又是春節期間,煙、糖果這些放在手邊,說不得就會用上了。”
這不,現在就用上了。
溫朔一下車,便笑呵呵地向老鄰居們打招呼道一聲新年好,大爺、大叔、大哥叫個不停,一邊招呼那些孩子們過來,將裝滿糖果的袋子遞給一個年齡較大的孩子,讓他和小孩子們分著吃。
隨即,溫朔掏出煙來給各位散發。
諸位鄰居自然也是興高采烈地和溫朔閑聊起來,一個個神采飛揚,好似遇到了多大的喜事兒。
他們也確實高興。
雖然誰心里都明白,李琴和溫朔這對母子生活得再如何好,與他們沒多大的關系,可人之常情便是如此,看到認識的人如此有出息,也自覺會臉上有光,與人閑聊時也能說上幾句:“嗨,溫朔那小子,我看著他長大的,小時候太皮了……”“我還往他屁股上踢過兩腳呢。”等等頗顯親密熟絡的話語。
上午聽說李琴回了家,眾多鄰居便都前來和李琴敘舊,老少爺們兒抹不開臉進屋去和老娘們兒一樣圍坐著閑扯淡,便在外面嘮嗑,有些“莫名其妙”地希冀著溫朔什么時候回來,打個招呼聊幾句,便覺得臉上有光了,心里也會有種很奇怪的滿足感。
對于鄰居們此刻的心態,溫朔很清楚。
不一定就是想要巴結他,沾他的光,只是一種自然而然產生的接近心理。
這其中,有一半是真的對他好,會念叨著小胖子終于有了出息,讓他那受了多年苦、受了多年寡的母親,如今也過上了好日子。還有一半,甚至一多半,則不完全是為此。
人的心理其實很奇怪。
生活中,如果你的條件比每天接觸的鄰里街坊、普通朋友、同事們差,甚至一些本家親戚,大家有的會同情,有的會不以為然,有的會心生得意自覺比你過得好;如果你的條件比他們過的好了些,一些人就會產生不忿、不平,當你遭遇一些問題時,他們甚至會暗暗地幸災樂禍,私下里還有可能便誹謗、詛咒、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