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舍得燒錢,因為入行時就已經抱定了這種打算,準備有充足雄厚的資金。
朔遠憑什么?
朔遠現在按部就班掙錢掙得很痛快,利潤非常可觀,但燒錢、燒時間、燒客戶的話……
根本撐不了多久。
所以一旦有龐大的資本有意向購買朔遠的快餐、網絡技術培訓學校,那么,留給朔遠的選擇余地其實并不多。
其一,享受融資擴張的便利,輕易擁有雄厚的資金和更加專業的團隊,公司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得到更為高效的發展,其本質上出售股份后,剩余的股份不但沒有利益損失,相反其市值會更高。這便是市場經濟,長效發展,合作共贏。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講,這種完全符合科學發展思路,符合市場運行及形勢的情況,百利而無一害。
但潛在的風險極高。
資本的目的是利益,其追求的目標無非兩種,一,將所收購或者入股的公司市值炒起來,運作上市,然后將股權套現,迅速獲利;二,看中這家企業的發展潛力和長效收益現狀,收購不成便入股,持股之后進入管理層,再實施滲透,參與決策,一點點收購、稀釋原始股,從而讓自身所持股份不斷增多,話語權越來越高,最終控股,再施以各種手段,將原始股東和創始團隊徹底踢出局。
沒有什么對與錯、是與非之分。
市場、利益、資本,就是這樣。
其二,硬著頭皮與對方在市場的博弈中展開殘酷的廝殺,無懼損失,成王敗寇!
這,需要有絕對雄厚的財力,更要有本身在市場中的地位、品牌知名度等等。
朔遠現在除了軟件公司,因為一款“一卡通”軟件與華遠科技合作,共同研發至今的系統集成、衍生品,從而擁有絕對的長久性支撐產品,有穩定、不斷增長的有效利益,再者與華遠科技的戰略合作協議,更讓其基本不用面臨什么競爭風險,穩步發展便可以。
網校、快餐這兩項,卻不得不面對市場殘酷的競爭風險。
所以除了溫朔和李琴之外,幾乎所有人,在得知有多家公司有意向投資購入股權時,便興致勃勃地開始考慮,如何重新分配股份,出售多少股份,如何將股份價值在短時間內迅速擴大,從而在股份的出售中,將關乎己身的利益最大化。
畢竟,辛辛苦苦這幾年,唯有股份賣出時,才是大堆大堆的真金白銀到手,而且一定會有相對來講極高的溢價。
除此之外,當出讓部分股權后,剩余的股權看似少了許多,但市值卻并未比出讓前縮小,反而會更高。
怎么想怎么看、怎么算,都合適啊!
其實這很正常。
人性本私,細水長流的生意,怎比得一夜暴富,對人的吸引力、沖擊力更大呢?
但除卻黃芩芷之外,便是李琴,私下聽人談及這里面的巨大利益之后,都沒有想到,溫朔會選擇拒絕——他竟然,選擇了最難走,也是目前看來明顯不符合利益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