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莉一走,文家人坐不住了。
“媽,你們今天去縣城怎么樣啊”
“二姨托人給小妹介紹的那個對象行嗎”出聲的是老三文興遠。
文興遠大文莉三歲,當年饑荒最嚴重的時候,文興遠五歲,半大不知事的年紀。
那時候,文建山夫妻為了全家不被餓死,每天都會出去尋吃的,家里幾個小的由老大文興國照看。
文興國那會兒已經十二,看著父母一天天的虛弱下去,他很害怕,有一天醒來會和村里其他人一樣就沒父母了。
為了避免這個事的發生,他瞞著父母把自己和另外兩個弟弟的口糧減了量。
在每天早上父母出去后,他把兩個弟弟和小妹的口糧一分,就出去找吃的了,企圖填補這份空缺。
但文興國再怎么能干,也只是個半大孩子,怎么能搶得過村里也在尋吃的那些大人,他每回拿回來的東西都少得可憐,完全填補不了他減的兩個弟弟的食量。
這樣的結果導致老二文興民和老三文興遠每天都餓著肚子。
剛開始文興民和文興遠還能忍著,喝水保肚,但漸漸地就受不了了,肚子里餓得似火在燒,看著父母給兩歲小妹提前熬好的米糊,就似人在沙漠里缺水到極限的時候看到梅子,再抵不住。
文興遠人小,央著二哥文興民把小妹的米糊分出來一點兒哥倆嘗一嘗,文興民那會兒也才七歲,正是好吃長身體的年紀,聽到小弟的話,猶豫著點了頭。
從一點點到一半,再到后面的三分之二兄弟兩就這樣一點點的占了小妹的口糧。
兩歲的孩子,說話都不利索,被兄弟占了口糧也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吃不飽,哭鬧。
兄弟兩聽到小妹哭著喊餓,心里都很害怕這事被父母發現,文興遠腦子自小轉得快,就和二哥文興民商量給小妹參一些父母吃的觀音土。
反正小妹小,什么也不知道,對觀音土的接受可能會比他們好。
文興民一聽,覺得是個法子,同意了。
就這樣,兩歲大的孩子,每天吃少得可憐的糊糊伴觀音土度日。
等到文建國夫妻發現小閨女越來越虛弱,哭聲越來越小的時候,小文莉的肚子已經鼓脹起來。
文建國四處求人,才把小閨女送醫院搶救回來。
但這時候,小閨女的身子也被傷了根基,稍微不注意就得病一場。
文興遠到現在都忘不了當初小妹小小的一只,肚子卻鼓脹得似個球,全身發青的模樣。
等他漸漸長大,讀書明理過后,他才真正懂得當初的自己有多混賬。
幼小不懂事做下的事就似一副罪烙烙在了心上。
這些年來,文興遠和文興民哥倆一直在為這事彌補贖罪。
在小妹工農兵大學名額錯失,家里找周圍媒人說媒,竟沒人敢接手,就是有說和的,也是些歪瓜裂棗后,兄弟二人在院里抽了一夜煙。
二哥的話是,尋摸不到就算了,他養小妹一輩子。
文興遠卻不贊成,小妹性子強,受不住村里的人閑話。
這回二姨幫忙找了一門聽上去十分好的親事,文興遠激動壞了,為此不惜特地請假回來,就想第一時間聽到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