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念話一出口,農戶一家人都愣住了。
“揍誰”剛進院的吳鳴聽到最后兩個字,隨口問道。
他右手提溜著兩根柳條,上面串著幾條巴掌寬的肥魚,活蹦亂跳噼里啪啦地甩著尾巴,水珠四濺,明顯是剛從旁邊那條河里抓上來的。
“它。”顧念指了指眾人面前的那些木樁。
農戶一家
“你沒睡醒”吳鳴詫異地用空著的左手在顧念眼前晃了晃,揍木樁在說夢話嗎
“放心,我清醒得很,”顧念拂開他的手,對著旁邊的農漢道,“菇木不出菇的時候,用錘子或者斧子敲劈,揍它一頓,就會容易出了。”
這個方法叫做擊木驚蕈xun,還是顧念小時候聽爺爺奶奶隔壁家那個老教授講的。
那個時候很多家庭還非常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理論,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不聽話,就必須得揍才行。
有天顧念循例去老教授家里吃糖果蹭故事聽,樓上突然傳來氣急敗壞的咒罵聲,其間還夾雜著類似皮帶抽打到皮肉上的響亮聲音,隨后便是一個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
老房子的隔音效果并不好,響亮的啪啪聲仿佛直接抽在顧念腦門上似的,嚇得他幻疼似地捂住了自己的腦袋。
顧家信奉的是興趣教育,所以顧念從小到大,別說挨打,挨罵的時候都很少,乍然聽到這種現場版的暴力教育,三觀差點被震碎。
老教授連忙把顧念抱到懷里安撫,那天顧念聽到的故事,就是以暴力為主題的,老教授告訴他,世間只有一種暴力自己是贊同的,那就是擊木驚蕈。
于是,顧念便聽到了被后世尊為香菇祖師爺的吳三公,在培養香菇的過程中發現驚蕈術的故事。
故事也并不復雜,吳三公原本就生活在山里,常年與林木打交道。他無意中發現,那些被斧頭砍過的木頭,更容易長出香菇,而且砍得越多,香菇就出得越多,長勢大好,吳三公也使用這種方式開始種植香菇。后來這種通過砍木頭來激發香菇的方法,被稱為砍花。
幾年之后,吳三公又遇到了瓶頸,原本長勢良好的菇木突然不出菇了,他在沮喪懊惱之下,拿起用來砍花的斧子對著菇木連敲數下發泄情緒,沒想到,那根被斧子敲打過的菇木之后竟然意外大出新菇。自此之后,驚蕈術便作為養菇的神術在菇民里廣為流傳,并被記載在許多史料之中。
究其原因,大致就是通過震動菇木刺激里面的菌絲細胞,使它們重新活躍。
那天下午,樓上孩子斷斷續續的啜泣聲和香菇這種特殊的習性,都給顧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眼前農戶一家所遇到的狀況,與故事里吳三公遇到的瓶頸幾乎一模一樣,顧念便無意中想起了這個方法。
農戶一家其實對這個辦法是不太信的,顧念這種出門還帶著隨護的,看起來就是個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出身富貴的小郎君,連田都沒下過,還會懂種香菇嗎
但顧念他們出手非常大方,給的宿資異常豐厚不說,昨天還主動自己出錢讓村里的木匠幫忙給大家打造曲轅犁,農漢不想得罪這位財神爺,便將信將疑的配合著敲了幾根菇木,反正已經沒出菇了,敲兩下也不會損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