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楚氏居然還被太后貶斥,被逼得退學而且這些事還都是在兒媳婦華氏的眼皮子下發生的。
聽她們的意思,那日華氏在太后的面前,也沒替楚氏解釋半句,似乎也默認了她品行不端,更是默許了楚氏在這種境遇下退學,更坐實了謠言。
老頭像是被人猛然掀開了天靈蓋,一下子全明白了人家哪里是讓他證婚這是在他面前自證清白啊
司徒晟解釋得明白,他和楚娘子確有私情,卻是男女兩情相悅,彼此可以鄭重許下婚約承諾。
他倆一個是孤兒無父無母,另一個是再嫁不必過問家中意思,自然是可以自行訂婚。
而廖夫子則與楚娘子清清白白,并無那些傳言中的齷蹉。
這謠言居然就是在兒子創建的女學書院里起來的,如此貶損三人清白的謠言,居然還傳到了太后的耳中,他這個好兒媳又不辨是非,坐觀楚娘子退學,坐實了謠言
齊公這一刻羞愧難當得很只覺得自己挨了司徒晟夫婦一記響亮耳光,卻直到現在才知道疼。
為人之道,不該如此,他也不想日后在司徒小夫妻的面前抬不起頭。
想到這,祭酒大人便是裹挾著震天響雷,直直沖到了諸位夫人的跟前。
他也不理會別人,只是虎著臉對兒媳說“前幾日司徒大人和廖大人一起來找我,跟我澄清京城里這幾日沸沸揚揚的傳言。明明是司徒大人與廖大人政見不合,大白天的在書院門口吵了起來,楚娘子一片好心,從中勸架有些拉扯,又犯了什么禮數我大晉民風,一向鼓勵女子可與男兒馬鞠,射獵。何時有過觸碰了男子的衣袖領子,就要被定罪的迂腐這青天白日,在書院門口發生的事,會被傳得如此齷蹉不堪你身為此間女主人,又任著這些沒頭沒尾毀人清白的流言蜚語肆意傳揚難道京城里被類似流言逼死的婦人還少你要再幫著遞送一根繩子想我齊家清白門楣,什么時候卻成了造謠的窩子”
他這一番話,罵得是震天山響,說得方才津津有味嚼人舌根的婦人們面紅耳赤,雖然被老頭子懟著臉,差點指名道姓地罵,卻愣是沒有人敢出來領罵的。
齊公何人堂堂三朝元老,才高八斗,門生遍布天下。莫說現在的陛下,就是先皇在世時,對齊公這老頭也是禮待三分啊
華氏看公公發火,急得立刻跪下解釋“父親,您當知我為人,怎么會在人背后閑話當時是我和蘇夫人母女、忘塵居士一同看到的。就像您說的,似乎就是爭吵了幾句,我離得甚遠,也不知他們是在為什么爭吵,怎么可能胡亂編造這等離譜的謠言”
今日忘塵居士有事沒有來,那蘇氏母女都在場。
華氏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將熱騰騰的罪鍋趕緊送出去除了她,還有一對跟楚氏有私怨的母女在,若這些話是子虛烏有,也不是她這跟楚娘子無冤無仇的局外人傳的。
可是祭酒大人卻不管那個,他虎著臉看著方才潑人臟水津津有味的夫人們,又問“除了她們幾個,你們還有誰見過楚娘子與廖夫子有私情的”
余下的夫人面面相覷,誰也不接話了。
說起來這些也是道聽途說,而且現在想想,兩位青年才俊,青天白日為了個下堂婦人爭吵失態,的確有那么一點點的胡扯
齊公沉著臉繼續道“我兒子的書院成立以來,被勸退的學子幾乎沒有幾個。更何況楚娘子還是女子,她雖然出身低微,可是名聲也得清清白白,容不得人隨意踐踏。更何況這事兒是因為華氏你不能為學生秉公正言,任著流言蜚語漫天的走,一會你跟我入宮,到太后的面前,將那日的情形都去給太后說清楚”
華氏一時慌神,覺得公公是有些瘋了。
這事就算有些曲折隱情,怎么好鬧到太后她老人家的面前蘇氏母女更是如坐針氈,覺得其他人似乎都在瞟看著她倆,疑心她倆造謠坑害周隨安的前妻。
老頭子訓兒媳,又連帶著將在場婦人一頓貶損。任誰也坐不住了,一個個便是紛紛找借口,呼啦一下做鳥獸散。
當祭酒命人備下馬車,他又換了一身官服之后,華氏才明白,公公真是要拉著她去太后跟前。
她一時急得都要哭了,只能去尋丈夫,指望他勸一勸父親大人。
可是齊景堂跟父親說了一會話后,也被灰頭土臉地罵了出來。
他無奈跟妻子道“父親犯了執拗勁兒,說些什么對不住小友的話。你呀,就受些委屈,隨父親去吧。不過是見見太后,她老人家也定能體諒你的苦楚。他讓你做什么,你照做就是。”
這齊景堂夫婦,都是出了名的孝順。眼看著齊公發火,華氏只能跟著公公去見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