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是無法拍板做主,要回去請示上級;有的是故意拉長談判時間,想要拉扯談價。
之前,艾倫撂下的狠話也不完全是謊言。
倫敦十幾家找上門的出版社,不愿意立刻簽訂分成合約。
最多是先給基礎稿費,之后視銷量再談加印的分成。可給到的版稅率是7,一個不會讓暢銷書作者滿意的數字。
分成比例能否談得更高
對方給的回應模棱兩可,意思是等書賣了一階段再談。
必須看銷量是否火爆,卻避而不提銷量到哪個區間給多少分成。
反正就是拖字訣。
珀爾明白書商們的套路,時間拖延越長對她不利。一開始沒有簽訂條理清晰的合約,之后更會陷入扯皮之中。
更要警惕書商們暗中聯手對她玩合力施壓。商場如戰場,沒什么不可能的。
上帝把倫敦的門給關了,她就翻窗去海峽對岸巴黎瞧一瞧。
珀爾在尼亞號上的小半年,早就留意了乘客們提到的幾家出版社。
查林杰教授一貫言辭犀利,他痛批了法國出版社「巴黎新勢力」。
年輕老板皮克一直是花花公子模樣。穿衣不正經,絲毫不像靠譜出版人。
不正經,可不就對了。
這種人要不就是離經叛道,要不就是腦袋簡單好忽悠。
珀爾抵達法國,率先找上巴黎新勢力出版社。
皮克不在。
職員說老板去南部馬賽談生意了,但聽聞是蘭茨先生來找,再三請求珀爾務必多留一天。
原因無他,是老板的吩咐。
大半個月前,魯濱遜島嶼出現第二個存者的新聞傳回歐洲,立刻引起皮克興趣。
皮克本想去倫敦蹲點,守著尼亞號入港邀約專訪稿件,但別的生意問題讓他不得不去南部出差。
臨走前,皮克留言。
如果有“魯濱遜二世”的重要消息,要及時去南部馬賽通知他。當蘭茨先生親自來到出版社,怎么能不把人留下來。
珀爾停留了一天。第二天中午,看到了連夜趕回巴黎的皮克。
皮克熬了大夜,臉色略有暗沉,但精神奕奕,像打過興奮劑。一上來就問珀爾是不是為出書而來
哪怕他遠在法國馬賽,讀到倫敦時報的速度比倫敦蹲守的同行遲了一些,也從專訪的字里行間讀出了商機。
珀爾開門見山地承認了,反問皮克敢不敢搞一波大的。
“魯濱孫二世”的第一篇專訪登載在英國的報紙上。
法國出版社敢不敢爭奪第一本書籍的出版權讓這本書先有法語版,再有英語版。
這各種說辭是似乎利用了英法之間的習慣性不和。
是在拱火嗎
是,也不全是。
英法一對老冤家是事實,但出版人應該要抓住的重點是提議背后的新聞爆點。
為什么蘭茨先生選擇巴黎新勢力出版社是與倫敦出版界有矛盾嗎
其中的愛恨情仇,正能滿足大眾娛樂八卦的關注點。
皮克當場察覺爆點所在,無法不心動。
但他沒被可以預計的利潤沖昏頭腦,提出要先瞧一瞧書籍內容選段。另外,就是談妥稿費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