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周邊那些“兒啊,你一定要好好考,家里就指望你”之類的話不同,林三柱依舊還是那句,“考不出來沒關系,大不了咱們下回再考”
而后,林三柱就看著自家狗子,提著與他齊腰的考籃走進了擁擠的人群。
子時正,龍門緩緩打開,學子們開始進考棚。
有書吏拿出名冊,以互結的五人為一組,叫到名字后方可入內。而后先由廩生唱保,接著衙役搜身,最后再進入各自的號舍。
等林遠秋,還有林有興,以及另外三個鎮上私塾的考生進場時,已是一個時辰后了。
領路衙役帶他們去了前頭正堂,知縣大人和認保廩生都在。
外頭的嘈雜聲與這邊成了鮮明的對比,林遠秋甚至能聽到自己的呼吸聲。
沒過多久,就聽有書吏唱保,“壬寅年周善縣童生試,廩生鄭渝作保橫溪鎮小高山村林有興,橫溪鎮項家村項明近,上河鎮大后村高興旺,橫溪鎮小高山村林遠秋,普江鎮賀平村王之義”
話畢,就見鄭秀才走了過來,朝林遠秋他們一一看過后,接著跟唱,“廩生鄭渝認保”
唱保之后,五人又跟著衙役去了搜檢的地方。
先是考籃,而后脫了衣服和鞋襪,再是解開頭發查看有沒有小卷紙塞在發間。
等林遠秋拿到考牌進入自己號房時,天已有些蒙蒙亮了。
本還以為可以打個盹的,可現下哪有時間啊。
林遠秋點上蠟燭,先把號房的四個角落都照上一遍,等發現啥都沒有后,他就拿出抹布擦拭了起來,許是這幾日縣衙已安排人清掃過,木板上并沒什么灰塵。
辰時一刻,關龍門的鼓聲響起。
而后這扇大門,只能等到酉時正,考生出考棚時,才會再次打開。
等林遠秋磨好了墨,第一場的試卷就發了下來,這場考的是帖經,一共有二十四張卷子,林遠秋大致翻了翻,發現大部分以填空題為主,最后兩張,則是默寫。
從辰時開考到酉時收卷一共有六個時辰,也就是十二個小時,所以這時間,還是有些緊的。
林遠秋也沒耽擱,認真寫上自己的姓名和籍貫后,就開始做起考題來。
考帖經就是考記憶,也就是考眾學子對四書五經的熟悉程度。
而最近這幾個月,林遠秋除了做林三柱給他買來的例題卷,剩下的時間,基本全用在了死記硬背上。
所以,林遠秋覺得,這會兒該是拼人品的時候了。
翻開試卷后,林遠秋忍不住想笑,看來自己的人品還不錯,因為第一題摘自林遠秋甚為熟悉的論語。
題曰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于吳,為同姓
這是論語中的述而篇,這篇文章,林遠秋已經背的滾瓜爛熟了。
所以,要答出與之相聯系的下文并不難。
林遠秋提筆蘸墨,先在稿紙上寫了起來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必知之。”
林遠秋心想,如果這題考的是墨義,那么自己也能解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