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平縣的守軍在收到從其他幾縣發來的戰報后,倒是想派人救援,但沒能成功。
呂昭剛入青州不久,就把被回歸幽州的田楷拋下的幾座關鍵城池都重新占了回來,位于濟南國和樂安國接壤處、同時也是濟水之上重要渡口的梁鄒城正是其中之一。城內守軍奉命日夜監視北邊敵人的動向,見鄒平縣調集兵馬,他們果斷出擊攔截,并快馬加鞭送信給呂昭,目前雙方正在平原上展開對峙。
如此一來,著縣和漯陰與袁譚大本營臨濟之間的最快聯絡路徑被切斷了,兩座城池的情況變得相當危險。
著縣可選擇的應對方案其實只有那么幾種。
方案一,趁呂昭的大軍尚未徹底完成集結,率先與她開戰,救援被她圍困的菅縣,找機會與菅縣守軍里應外合;
方案二,放棄即將陷入危險境地的城池,避開水道,走北邊平原穿過濟南國,前往樂安國與袁譚匯合;
方案三,留在原地,借地勢之利打守城戰,撐到袁譚來救。
第一種方法看似可行,但荀諶只稍微想了想就放棄了。
倒不是說打不過,此時著縣城內有大約兩萬袁軍,荀諶估計呂昭那邊的人馬差不多也是這個數,可能會再少一些。
單從數量來講,荀諶更占優勢。然而這只是紙面數據,實際上沒什么用,有一個難以忽視的先決條件拖垮了人數優勢。
這兩萬人分別是不同士族派來協助的私人部曲,是被豢養的家兵,他們中的很多人世世代代為了某個姓氏服務,打從出生起就被教育要聽從家主的命令。
如今的袁譚還能不能指揮得動他們都得打個問號,更別提荀諶了。
你誰啊我們就得聽你的都督都督怎么了袁公給你的命令是督運糧草,可不是司掌兵事,先生您千萬小心別越俎代庖了。
當然了,以荀諶的手段,多花費一些時間,最終還是能把這幫人暫時調教服帖的,但此刻他最缺的就是時間,他這邊鬧哄哄什么聲音都有,呂昭那邊可是上下一心,她指哪兒并州軍就打哪兒,根本不需要她多說半句廢話,等荀諶終于統合完部隊,呂昭說不定都已經拿下其他城池然后調頭把他包圍了,他費心去折騰別人家的部曲有什么意義
第二種方法擁有眾多支持者,幫人的想法是反正呂昭正趁圍困菅縣,無暇分兵顧及其他,他們戰略性撤退,先去跟袁譚匯合,再殺聽從大公子的命令殺回來也不遲。
對此荀諶只想冷笑。
跑好吧,就按這幫人的說法,戰略性撤退,走的陸路,還帶著一大批糧草輜重,能走多快
著縣一旦被放棄,就意味著呂昭的軍隊可以肆無忌憚地渡過漯水,不受阻擊。等敵軍過了河,面對廣闊無際的平原,是驅趕著糧草輜重靠雙腿走路的他們跑得快,還是天下聞名的并州鐵騎跑得快
所謂揚長避短,人不能用自己的弱點去強碰敵人的優點,得想辦法抹平敵人的優勢,再用己方的優勢去對付敵人的劣勢。
己方的優勢是什么糧草輜重充足。
敵人的優勢是什么精銳騎兵。
怎么做才能在拉平敵人優勢的同時盡量發揮己方的長處守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