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之后,李傕的氣焰愈發囂張,比當日的董卓更甚,但他仍然無法做到事事順心如意。
按照李傕的想法,車騎將軍之位才能配得上他如今的身份,而不是低一等的衛將軍。
東漢皇權之下,有地位尊崇的“五府”,分別是太傅、太尉、司空、司徒和大將軍,它們之所以被稱為五府,是因為自帶開府征辟屬官的權力。
前四個職位通常由德高望重之人擔任,當然也有董卓這樣缺德殘暴不講道理的,李傕倒是很想效仿老上司,但步子邁得太大就有跌跟頭的風險,比起一步到位激發眾怒,還是耐下心來,花費時間走流程更為穩妥。
大將軍多由手握兵權的外戚擔任,著名的大將軍有一度權傾朝野的竇憲,以及被袁紹坑死的何進。李傕暫時沒攀上跟小皇帝的姻親關系,大將軍可以留著等以后時機成熟了再升職。
車騎將軍雖在大將軍與驃騎將軍之下,但具有代天子行事、討伐逆賊的政治隱喻,所以大家都愛用,皇甫嵩鎮壓黃巾起義有功,就被封為車騎將軍,各路諸侯討伐送董卓時,盟主袁紹也自號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
李傕郭汜雖然打出了清君側、誅王允的名義,但實際上誰都清楚,這幫西涼殘黨進攻長安的舉動跟造反也差不了多少了,漢廷只是擔心自己真的會被滅掉,才表現得客客氣氣,跟他們虛與委蛇。如果能獲得帶有“替天子討逆”屬性的車騎將軍之位,李傕的心里會踏實許多。
但當李傕不算委婉地明示時,卻被遺憾告知他來晚了,車騎將軍的職位已經在一個月前授予了呂布,獎勵他收服益州。
李傕的臉色一下子就變得非常難看了給誰不好偏偏給了呂布
關鍵時刻,還是李儒站出來好言相勸,表示將軍您千萬三思,呂布陳兵武關,虎視眈眈,咱們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士兵疲敝,又缺乏糧草,實在不宜再起爭端,應當暫且休息,養精蓄銳,結好公卿,來日方長,屆時莫說車騎將軍,即使是大將軍,您也當得。
要是沒李儒這番話,李傕非得逼著朝廷下詔,把呂布的車騎將軍之位扒下來套在自己身上不可。
李傕自覺受了委屈,袁紹卻倍感荒唐。
果然世道亂套了,禮崩樂壞,李傕之流都混成衛將軍了。
你搶了我的司隸校尉還不滿意,還想要車騎將軍,你什么水平,敢跟我袁紹一個檔次
比李傕的衛將軍和司隸校尉更離譜的,是呂昭的豫州牧。
那可是州牧啊是執掌一州軍政大權,地位遠在太守之上的兩千石高官,把關卡一封,關起門來過日子,都能在州內當個土皇帝了。
想當初靈帝聽從劉焉的建議改制,也只封了三位州牧,分別是益州牧劉焉,豫州牧黃琬,以及幽州牧劉虞,劉表的荊州牧、陶謙的徐州牧都是后來才由刺史晉升的,而袁紹和冀州牧至今也只是自領,根本沒得到過朝廷的承認。
雖說袁紹已經不在意朝廷的權威,甚至還產生了“總有一天我要推翻漢室”的念頭,漢室封不封他,他都是實際上的冀州之主,但如今畢竟仍是劉家天下,差了這道官方手續,總有股名不正言不順的味道,令人心里膈應。
豫州牧朝廷說給就給,就那么信任呂氏父女那爺倆兒難道能比我忠心到哪里去
袁紹越想越氣,心里噌噌冒火。
這回最先發言的人是沮授,許攸開口慢了半步,沒搶過大監軍,只能悻悻地翻了個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