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雪峰到了渭塘地界,連同附近的陽澄湖一起,實地仔細探查了許多天。江南一帶的氣候和地理情況,幾百年間變化并不大,這省了他許多事。勘察之后,林雪峰就選定了合適的水域,和這地界的主人聯絡起來。彼此討價還價,商量了幾回,拍板買下了一大塊單獨帶著湖面的土地。交易銀錢兩契之后,立刻去官府過了契約。這塊地,從此就是屬于林家的財產了。
這事兒辦得很是順利,原來的地主人是很爽快地就答應了下來。江南一帶是地少人綢,不遇著急事,良田難得有人會賣出的,但林雪峰買的那塊地卻算不得好田,值得稱道的只是那塊地連著廣袤的一處湖面,風景倒是不錯,水波淼淼,視野開闊,望之讓人感覺心曠神怡。難道是林爵爺想在此建一別院,那倒是另有一番雅趣的,不過,這里離姑蘇城里可有些遠了呢。嘖嘖,真正是清貴人家,風雅得緊,家里又有錢,盡可以風花雪月地消遣,真正讓人羨慕,只是有些敗家了。也罷,橫豎這筆交易他賣的價錢也不算很低,自己管人家那么多作甚
在林雪峰要敲定此事時,他才告訴了朱氏,買地和養殖珍珠前期的投入要花的銀錢也不少,怎么的也要讓當家主母知道啊,這是尊重。
朱氏吃了一驚,想不明白林雪峰的打算。買下這大塊地方來,是要做營生的么可這樣的土地,是準備種植糧食,還是栽桑樹,好像都不太行啊在湖中養魚,收些蓮藕、菱角去賣,這能賣多少錢,忒不劃算了吧,老爺莫不是被人哄騙,做了冤大頭了
“呵呵,都不是”林雪峰淺笑著回答“我是準備養殖珍珠。”
“養殖珍珠”朱氏愕然。
“不錯,”林雪峰侃侃而談“養殖珍珠,始于前宋之時,當時養出的佛像珠,便極為有名。宋龐元英著文昌雜錄中就記載了珍珠的養殖方法“據禮部侍郎謝公曰,有一養珠法,以今所作假珠,擇光熒圓潤者,取稍大蚌蛤,以清水浸之,飼其開口,急以珠投之,瀕換清水,夜置月中蚌蛤來玩月華,此經兩秋即成珠矣。可惜,此后經歷戰火,神州沉陸,此法便逐漸無人再試行。但我看好了這營生,準備著下功夫去試著做上幾年,萬一成功,就這收益便極為可觀。日后,也是我林家可以傳給后人的一份大基業,值得一試”
朱氏張了張嘴,她從未聽說過此等言辭,珍珠不都是天長天生的么,這還能養殖這實在有些不靠譜,再說老爺也就是這幾年才親自料理自家田莊的,之前也是派莊頭管著,每年給自家交固定錢糧租子的,他能從哪里聽說過的呢她心中猶豫,欲語還休地看著林雪峰。
林雪峰早就想好了托詞,神情淡定“夫人,這是半年多前,我與清河道長一同接待了一位云游天下的道友,聽他說起了此事。據他所言,他在海外見到了有貴人因家業凋零,費盡心思研究了養殖珍珠之法。歷經近十年時間,終于功成,收益巨豐。因那位道友救了重病的貴人一命,他感激之余,決定把養殖珍珠之法傳授以表報答,也是因為那道友終究要回到華夏中原,不會危及到他的利益,且也立下重誓,不會在海外泄露此秘密的原因。他與清河道長是莫逆之交,我們結識后一起商討丹術及格物之術,他和我極為投機,一見如故,于是把此事和盤托出。他不知這珍珠養殖之法在華夏是否適用,若是能試驗成功,也是一樁功德,只是他是方外之人,沒有這個財力和人力來做這事,因此他們才想到了我。”
“可是”朱氏皺著眉毛道,準備勸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