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說,那確實是良配。只是”賈政眼神一亮,又猶豫了一下問道“可父親是想哪個妹妹與他相配呢是敏妹,還是柔妹”
賈代善沉吟了片刻,他也有些舉棋不定。賈敏是嫡女,年輕貌美,身份貴重,薛家無官無爵,門第比起賈家差了許多,古來嫁女嫁高,賈敏下嫁似乎有些不妥。如果薛淞中了進士,還要是一甲,那倒是還可以考慮考慮,不然
換了是賈柔呢,那不用管這一層了。只是,薛淞如今已經是舉人身份,在武勛子弟中算得是很有出息的了,且他又是薛家嫡子。這樣的條件,薛家能看得上賈柔這樣一個生母是通房丫鬟的庶女么薛淞即使一輩子考不中進士,也是有功名的人了,薛家花費些力氣,就能為他謀一個官職。舉人出身,只是很少能做到四品以上罷了,他要求娶一個中等文官家的嫡女,那也有諸多選擇。
早幾年,賈代善的幾個庶女,要么嫁的是軍中的中等軍官,賈代善和其友朋屬下的,一方籠絡,一方依仗;要么許配給了勛貴們的庶子或旁支,日后分一份家業,或是夫家出面給謀個差事。丫鬟所出的庶女,那身份本就不高,即使是國公府的姑娘,也只能尋這樣的婚事,但畢竟賈代善還有權有勢,庶女們過得也不算差。
但如今,賈代善有意要讓子孫往文官路上發展,對著薛淞就格外熱切,很想撮合了這門親事。但薛家畢竟是老親,行逼迫之事也有些不妥吧
賈代善覺得有些為難了,他沉吟半日,最后搖搖頭,決定還是等到過年薛淞過府時,他親眼看看再做計較。
薛老爺回府后,在晚上用餐時,在餐桌上把在賈家的見聞細細地說給薛淞聽。當薛淞聽到賈代善的邀請時,不禁愕然。此舉有些出乎他意料,按說賈家和薛家并無直接的親戚關系,賈代善見了薛老爺就是給了面子了,為何會想著他一個小輩呢
薛淞有自知之明,并不認為自己中了舉人,就能在一個國公面前有了多大的排面,即使是進士,初授官也只是六七品而已。再文武有別,能在心理上隱秘地看不上賈代善這等級別武勛的,那至少也得是六部侍郎這個級別了
只是,知道故事結局的薛淞一心只想離著賈王兩家越遠越好。王家這層關系他都頭疼,更何況賈家,可比王家要更加難纏,而且無用
到了京城兩日后,他就遞了帖子,悄悄地去了鄉試時的座師禮部吳侍郎的府上去拜訪。吳侍郎對薛淞這少年舉人還是有印象的,欣然答應,與他見了一面。
吳侍郎與薛淞談論了一回文章經義,覺著比起鄉試來,薛淞又有了些進步。薛淞經義詩文倒還罷了,但策論寫作上,頗有些新意,這就是他出彩的地方。
吳侍郎知道了薛家的背景,暗想薛家是皇商,一半為商,另一半也和官場關系緊密。這樣的環境下養出來的孩子,雖然不似書香門第的純粹,但也見多識廣,處事靈活,眼界心智上更出眾些。
這樣的人,一旦得到功名,前途會更好。薛淞比自己幼子還小了好幾歲,自己身為座師,把他攏入自己一邊,日后也能為家族子孫增添助力。因此,吳侍郎看待薛淞有些不同,也愿意坦誠指點他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