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薛老爺來京與內務府聯絡,去拜訪賈家和王家,吳侍郎微微皺眉。隨后,吳侍郎就隱晦向薛淞點明了一些事情,提醒道如果他能更近一步,那就要注重文武之分了。
這些位高權重的武勛,雖然顯赫一時,但也被人忌憚。武勛對于文官仕途的發展,是起不了多少作用的。不像漢唐,臣子們可以出將入相。如今文臣和武勛走的是不同的路,權勢地位是此消彼長。一個人若是想著騎墻左右逢源,是行不通的,只會兩邊都不討好,切記切記
當然,薛家與王家、賈家關系久遠,這一點也改變不了。但你若以文臣入仕,就應避諱著與這兩家來往太過密切。說到底,薛家也只是皇商,若是你出仕出息了,也無人會為難薛家的。
再說了,你身為次子,也不會成為薛家家主,宋時蔡京兩兄弟還政見不一,各自在不同陣營為敵呢這個倒不是問題
總而言之,就是提醒薛淞努力準備會試,不要分心了。若是幸運高中,那就不能和武勛老親們走得太近,這其中的界限務必要把握好
吳侍郎還詳細地給薛淞講述了幾位主考官的愛好、風格和行事方式等,指引他如何寫出契合他們口味的答題。吳侍郎早年也是一場場考試歷練出來的,在禮部經驗豐富,與這幾人同在朝中為官多年,而且與其中一位副主考還在翰林院同事過,對這些自然比旁人熟悉幾分。
這就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啊,古今概莫能外薛淞心中感慨道,但他不會拒絕,對,他做不到那么剛直不阿,非黑即白。
知道薛家的身份,吳侍郎又說了些京城和朝廷、宮里的情形,讓薛老爺小心謹慎。薛淞敏銳地覺察到,吳侍郎的話中透露,似乎是皇上和忠義親王之間,已經有了裂縫,而且那隔閡似乎在不斷擴大。薛淞不禁倒抽了口涼氣,心中擔憂起來。
見過吳侍郎后,薛淞就根據他的指點,派人盡力地搜集了幾位主考、副主考歷年寫過的文章、公文等,每日在家仔細推敲研究。他又自己整理出了不少朝廷會關注到的問題,琢磨著如果以此出題,將如何應答他整日忙得不可開交,足不出戶,也覺著有些疲乏。
聽到父親的話,薛淞心中沉吟,不明白賈代善此舉的意思。如果只是隨口的邀請,那走一遭兒也無妨。薛家眼下可是得罪不起賈家的,拒絕非明智之舉。
但愿只是如此吧薛淞無奈地嘆口氣,答應下了。
又過了月余,就到了新年。薛老爺和薛淞父子一人在京城也過了一個熱鬧的新年。薛府上掛起燈籠,置辦了豐盛的年貨和酒宴,給上下仆役們發了賞錢。即使心中再忐忑,也總得好好地過好當下的日子,振奮精神,這就是薛淞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