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勝打著自己的盤算,他不但想著算計薛家,分潤他們的功勞,也不想把這消息讓在京城的王老爺和王子騰知曉。其實呢,他畢竟也是王家的嫡長子,長在天子腳下,伯爵府第,怎么會對時局朝政一無所知朝中局勢風云變幻,忠義親王能否如愿上位,前途并不明確。
但是吧,王子勝覺著,忠義親王畢竟還是正統的嫡子,盡管如今皇上有些忌憚,兄弟之間爭斗,但他占據了大義名分,多年來建立下的根基也不能輕忽。此時如果他向忠義親王表現出了忠心和熱忱,日后親王如愿得襲大位,可不得記著他么
如果忠義親王失敗了怎么辦其實王子勝也是想過這個問題的。
呵呵,他只是向王府長史透露了這個消息,了建議,那檀香檀木可不是他王子勝的東西,那棺木是薛家主動獻上的,與他有什么關系呢,他王子勝不過是提了一嘴而已,這罪責落不到他身上。
反正薛家對他也不怎么樣,薛淞拒絕了他的說媒,薛老爺也不同意讓他在薛家生意里沾點好處,必是看不起他成了王家的棄子,王子勝早就心中懷恨了。
至于王秀云會不會在王家處境尷尬哼哼,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是一時生氣,她還敢和自己決裂么,她孤身嫁到金陵,可不得靠娘家人在身后撐腰如果她真的被父親看重,那也不會被遠遠嫁到薛家了,只看大妹妹,不就進了國公府,受家人的維護么
薛家當時只是個皇商,得賜爵位,身價倍增,那是后來的事了。說來王秀云的運氣還真不錯呢
正當薛家派人帶著銀票往廣州府去時,那千年檀香檀木也自南洋航運至廣州。薛家幾位掌柜集中驗貨之后,都確認了其品質超群,都甚為欣喜。那豪商感念謝平的救命之恩,給出的價錢也相當優惠。
張德勝順便也查看了那家的其他可以貿易的貨物,嘖嘖,都是很好的東西。這家豪商的為人也不錯,可以考慮做長久的生意。
這其中,謝平的功勞是最大的。薛淞信奉賞罰要分明,千金買骨才能讓手下的人忠心做事。因此,薛淞向薛老爺建議,提出了等這檀香檀木運到金陵城后,就按照其價值給予謝平重賞,賞銀由謝平的母親代為領取。日后他的產業里,就以此為定例,立下規矩來。
這條提議薛老爺也同意了,說這規矩先自薛淞的產業里開始試行,如果效果不錯,再在薛家整個推行開來。
眾人紛紛褒揚了謝平一番,順帶著給他道喜,心中也想著,二爺不愧是讀書人,那眼光就與尋常商人不一樣。暗地里不覺就拿著薛霖和薛淞做對比。
薛家對待勤勉有功勞的下屬們也是有賞賜的,但賞賜多少卻無明確的標準,都是由主家決定。這其中就難免摻雜了些喜惡印象,出現忠厚本分做實事、不擅表白的人吃虧,偷懶耍滑、阿諛奉承的家伙卻沾便宜的情形,引來不滿。如果按照二爺的新式法子來衡量,那才是公平合理的。
讀紅樓時,薛淞就感嘆王熙鳳,有才無德,有小聰明卻無見識眼界。但王熙鳳也是個有管理才能的女子,只看她協理寧國府,操辦秦可卿婚事那一章,她就料理得井井有條,賞罰分明,關鍵是把各人的責權劃分得清清楚楚,這樣就能考核落實到各人身上。不看你是誰的人,不看你如何嘴上浮夸,只看你的工作的成果如何,以此做為獎懲標準。
把規則明確下來后,那管理就省事多了,以制度管人,遠比以人管人要來得輕松許多。想想書中賈家那盤根錯節的奴仆圈子,各個都想盡方法地趴在賈家身上吸血,后期的賈家是捉襟見肘,淪落到拆東墻補西墻,典當物品來維持了。即使皇帝不抄家,那衰敗的結局也是注定的這其中還填進了林家的整付遺產和薛家的許多財物。
一想到這些,薛淞就覺著很糟心。說來,王熙鳳的管家能力比起王夫人和薛姨媽來,那是強了多了。那對姐妹,是真的平庸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