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著,相熟的女眷就約好了定期在薛家鋪子里相會,喝茶吃點心,舒暢地敘話,不知不覺中,半天的時間就愉快地過去了。當然,夫人們東西可不會少買,不然來白吃白喝的,還被人當做貴賓熱情招待著,那多丟面子啊
薛淞是參考了后世的很多經驗來經營生意的,他精力有限,只能做價值比較高的生意,而那些富有的官宦女眷們,她們的銀錢是最好賺的。薛家的不但是品質精良的好物品,也有讓她們愉悅舒展的情緒價值,因此薛家鋪子里的貨物哪怕價錢昂貴些,也是名聲越來越大,生意越來越好了。
想想后世的奢侈品,那利潤是多高啊,歐洲的首富就是有名奢侈品品牌的老板。這些鋪子和東南的商號為薛淞帶來看源源不斷的利潤,薛家的生活十分豐足。因此,花些小錢發展自己的興趣,哪怕全賠本了也無妨。
起先,那書冊是無人問津的。慢慢的,有人在書鋪老板的推薦下,看到了這書,覺得很有趣,價錢也不貴,就買了回去給孩子看。誰知孩子們乍一翻看,便愛不釋手,許多寓言典故也因此記得很清楚。
這樣口耳相傳的,薛淞的書冊就有了些聲名。薛淞在京城士人心中,自然算不上什么學問深厚的大儒名家,但也是有風骨挺身而出抗擊亂兵,無私救助婦孺的事跡,鄰居孫博士在國子監里早就替他揚名了,有本事,也很有情趣,心胸廣闊開明的士人,他在文臣圈子里開始有了姓名。
薛虬長到了六七歲,到了要入學的年紀。薛淞先給他選了一家名聲很好,先生學問、人品不錯,也算開明的學堂給他啟蒙。每日早晨,薛虬就起床,按照薛虬的要求,洗漱之后,先鍛煉半個時辰,吃過早餐,就在書童的跟隨下,騎著小毛驢精神抖擻地去上學。薛淞可不想薛虬長成個文弱書生,他見過賈家的賈珠,看著那精氣神就不是很充沛的樣子。想起那孩子的結局,薛淞唯有一聲嘆息。
朝堂上忽然震動起來。邊疆外族漸生不順之心,軍中提出了要加強軍備的要求,向戶部要錢要糧,只是,戶部也叫苦不迭,國庫空虛,拿不出來啊
薛淞在戶部也呆了好幾年了,對這情況也是深知的,不僅如此,他還知道國庫空虛的原因是什么。
這幾年年景不太好,北方、西北有些地方遭了災,朝廷要放糧減稅,國庫收入就少了。而且,更重要的是,多年來,朝臣們不斷從國庫借銀子。借出的銀子不但沒什么利息,還不見人歸還。你也借,他也借的,國庫里焉能不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