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薛淞雖表現得兢兢業業,但只限于專業能力。忠孝王摩拳擦掌地準備催賬,要大干一場,要拿著那些抵制追債,不肯痛痛快快還錢的官員開刀以儆效尤。薛淞并沒有主動請命去出頭效犬馬之勞。
一來,他有自知之明,他并不是忠孝王的心腹、門人,忠孝王不會貿然就信任他,他作為朝廷的官員,也不好主動湊上去,惹來嫌疑;
更重要的,根據書中的草蛇灰線,忠孝王這樁差事,只怕結果不會如他所愿縱然他下定了決心,殺伐決斷,不怕得罪人,但最后做主的人還是永明帝。這位皇帝要維護住自己仁厚的名聲,不會讓忠孝王做得那么徹底。忠孝王的心血,注定了要付之東流
忠孝王在皇子中,算是少有的享受了皇家的榮華富貴后,能盡到上位者本分的了,也是把江山社稷放在心里的。這樣的人做了皇帝,對老百姓是有好處的。薛淞從內心來說,對他是認同的,但他不會選擇現在就和他一起沖鋒陷陣,一腔孤勇。
薛淞沒有那么熱血,他骨子里并沒有把自己當做這個時代的人,從來都是從簡入奢易,從奢入儉難經歷過現代的文明社會,他如何能真正地喜歡這個世界他讀圣賢書,考科舉,跪拜君主,那是不得以而為之的,但心中從來沒有以臣仆自居過,他不會愚忠,不會愚孝,所作所為,要么是利益衡量,比如對忠孝王;要么是投桃報李,人心換人心,比如對薛老爺和方氏
忠孝王爺可以不避禍福,不懼罵名,勇往直前,但薛淞可不行借了大筆銀子,又有抵制拖延還款底氣的,大多是根基深厚的勛貴們,那是多年慢慢積少成多的冗債,盡數還了,無異于從自己身上割肉。
至于文臣,欠銀子的就要少得多,那總得發達之后,才有資本這樣行事。一朝真的發達了,那自有許多來銀子的途徑,無需這等吃相難看
身上有個進士功名,就能有兩千畝田免稅,這就是一筆不菲的收入。如果做到了比較高的職位,哪怕是六部中最看不上的工部,只要不是那等混吃等死,啥事不干的,就像賈政那般,也能近水樓臺先得月,經營些營生,得到不算貪贓枉法的進賬。
還有,欠銀子的另一個大戶,那就是宗室們。旁支的宗室,家底并不豐足,沒有實職,卻還要維持著皇家的身份和面上的光鮮,可不得把腦筋動到國庫銀子上么想著法不責眾,今朝有酒今朝醉,要他們還錢,那非得變賣家產才行。
觸動利益,可比觸動靈魂還要艱難要從這些人口袋里搜出銀子,呵呵,斷人錢財,如殺人父母忠孝王是金尊玉貴的皇子,沒人能敢對他動真格的,但自己一個中等的官員,要可就成了眾人泄憤的對象,替罪的羔羊
薛淞沒那么利欲熏心,一心渴盼富貴險中求,只要幫助薛家擺脫了書中的命運,他也不想飛黃騰達,這個世界太危險,白茫茫一片大地好干凈正是它悲涼的底色;
他也沒有那么高尚無畏他就是一個普通人,有著現代人的優點,但又不免沾染上了現代人淡漠涼薄的缺點,他就是想過好自己的日子,維護好自己珍重在乎的人,能盡可能隨心自在地過完這一生
所以,薛淞非常盡職盡責,但卻始終把自己放在奉命輔助忠孝王的戶部官員這個身份上,公正而理性。但有那些態度勉強,做事敷衍的官員對照著,就差別鮮明了,這給忠孝親王留下了很深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