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薛員外郎,卻對上司交代下的任務一口答應下來,跟隨忠孝王也是盡心盡責,十分的敬業,讓一向嚴格的忠孝王爺對其表示了贊許,沒給戶部丟臉。現在忠孝王論功行賞,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得到晉升消息的那天,薛家又隆重慶祝了一回,薛家下人又得到了兩個月錢的賞賜,各個歡喜不已。薛家雖然理家嚴格,但京城里各府下人們之間也是免不了聯系的,他們認定薛家確實是不錯的主子,值得忠心追隨。
比起老牌勛貴之家,比如賈家、王家,那些和薛家有些聯系的人家,似乎薛家下人們過得沒那么愜意,聽說賈家的陪房賴家、周家等,都是跟著沾了許多光,穿金戴銀不說,自己還置辦了不小的家業家當產業。
但是吧,薛家主家為人公正,也算寬和大方的,從不苛刻下人。有本事的就給出頭機會,比如那菊華姑娘,如今就成了芳華居的女管事。老爺太太也不拿捏她,還給脫了奴籍,如今菊華管事出入也是有頭有臉的,還拿著不菲的月錢、分紅,過得非常舒心。
像賴家、周家,那都是有著裙帶關系的家生子,普通的下人如何企及但在薛家,只要忠誠能干,老爺太太都不會虧待的。兩下衡量,那自然還是薛家最好。如今聽到薛淞升官的消息,下人越發對著主家忠心耿耿,他們不就希望主家能夠安穩又興旺么
有眼力的下人們也看得出,老爺和太太并不愿意和賈家、王家打交道的,便也從來避諱著不提。
王家畢竟還有一層姻親關系,老爺不好完全不來往,也只是逢年過節備一份禮物送過去就完事了,其余時間并無聯系。王家也送來過請帖,像老太太壽宴什么的那是沒辦法,太太去賀一回壽,其余的賞花聽戲的邀請,那都是婉言謝絕的,虬哥兒和舒辰姐兒更是從沒踏足過。對比著,太太經常去參加文臣女眷的集會,舒辰姐兒都是帶著一起去的。
至于賈家,薛家更是與之幾乎沒來往的。不過,那賈家的政二老爺倒是上門來拜訪過,他的太太和老爺的大嫂是姐妹,政二老爺就表現得與薛家很親近的樣子。政二老爺與老爺套近乎,道兩人都是文臣嘛,為了朝廷辦事的,又有這層親戚關系,越發該親近些。還特地要見虬哥兒,對虬哥兒贊嘆有加,給了豐厚的見面禮,邀請虬哥兒去家中做客,和自己的兒子們交個朋友。政老爺還隱隱約約地透出層意思,希望讓自己的兒子賈珠拜入老爺名下。最后這事兒好像是不了了之的了
薛淞心中明白,賈政滿口里贊嘆自己的學問如何出眾,簡直把他說得仿佛是當世奇才大儒,不過是另有所圖罷了。他是希望薛淞能和賈家、王家保持著老親的親密關系。
和書中不同,如今薛老太爺還在世,薛家的家勢可一點沒有敗落,生意還很興旺,再加上身上有了個爵位,京城里有個官運不錯的進士兒子,薛家的地位可不僅僅是有錢的皇商了,進入了上等的官宦門第行列,賈家和王家也要籠絡幾分的。也因為著薛家薛老太爺還在,他輩分可高,兩家人對著薛老太爺也是有些束手束腳,不能像對待薛霖一般的自在放縱。
再有,賈政更是看重了自己座師的關系。禮部尚書,當朝有名的大儒,賈珠拜了自己為師,那不就是成了吳尚書的徒孫了么,那關系可就近了,間接就成了吳尚書的門下弟子,會給賈珠的求學和前程帶來不盡的好處別說賈家現在只是個空頭國公府,就是賈代善在世時,貴為尚書的文臣也未必會買他的帳,不然賈政為何不能拜個名師,他不是酷愛讀書的么
薛淞看穿了賈政的心思,自然就不肯答應下來。吳尚書也不肯同意的啊,他可看不上賈家,自己也是年少就中了舉人,才入了吳尚書的眼,呃,當時吳尚書還僅僅是個侍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