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淞只作不知,他只是感嘆公事繁忙,案牘勞形,唉,整日的與那賬冊、數字打交道,以前諳熟于心的經義文章早就忘得差不多了。就連虬兒的功課,自己指導起來,也是有些陌生了。所以啊,他就為其精心挑選了好的私塾讀書。打好了基礎之后,就他送去了青檀書院去讀書。半個月才能回家一趟,住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要趕回去了。
兒子一回來,就被他的母親、妹妹圍著問寒噓暖,給他準備各種好吃食,他都擠不進去。孩子難得回來一趟,也要敘敘親情,何必還板著臉考教學問呢他啊,就是把孩子交給書院的先生教導了,反正他這人就是個散漫慣了的,在金陵城時,薛老太爺也沒怎么逼著讀書的呢。哈哈,叫政兄見笑了
咦,政兄何不效法我,也給珠哥兒尋一間好書院去讀書,自己也好省些心薛淞一本正經地勸說道,見著賈政一臉被噎住的神色,心中想著,自己這一番凡爾賽加推脫的話,賈政會不會在心里暗暗罵他呢嘖嘖,也是賈政要面子,臉皮薄,恨不得自己起個頭兒,薛淞就不好意思推脫呢
可惜啊,賈政可錯看了自己呢,他薛淞可不是那等駁不開臉面的人,他躲著賈家還來不及呢,還肯湊上去至于賈政回去會不會和薛王氏抱怨,大嫂王秀云會不會因此而覺著自己不幫著外甥而生氣,他薛淞才不在意呢。他如今的身份,在薛家也是舉足輕重的,而且他對親侄子、侄女還是很關心的,為他們的未來做了不少規劃。
有個當官,而且前程可期的嫡親叔父,對于薛蟠和薛瑾萱,那是很重要的,薛淞相信兄嫂在這一層上能拎得清。這就是現實,這就是世事人情。
薛淞又升了官職,郎中是五品官了,而他還很年輕。當然,接下來,朝廷再給他升官就要緩緩了,侍郎這一道坎要邁過去很難,但真的薛淞也算官路順暢,前程可期,他還年輕嘛,等得起
王子騰和賈政聽到這傳聞后,心中也自感慨。賈政有些嫉妒薛淞的好運道,本覺得他跟著忠孝王胡鬧,必是得罪人的,會耽擱了自己的前程。賈政為之惋惜,但心底卻也夾雜著幾分無法言說的歡悅。咳咳,那不是他賈存周心地不正啊,確實是他們威逼著勛貴宗室們的行徑,斯文掃地,有失仁義
王子騰卻是看出了些門道,他看出了薛淞要和武勛們劃清界限的決絕,看來他是一心要以文臣自居的,但不知這只是他個人的選擇,還是整個薛家的立場,現在看來還不打緊,只是日后
他還看出了薛淞對忠孝王似乎格外的看好,不然縱使被派到了差事,也無須那么賣力。旁人都稱道那是薛淞本就做事勤勉,但王子騰卻感覺其人心中自有溝壑,如果他想置身事外,也不是沒有法子敷衍過去的。
更讓他覺得驚異的是,忠孝王經此一事,也在不動聲色地改變。以往以他那嚴格待人的風格,怎么也不會讓那應付差事的官員也雨露均沾的,但這次他的做法卻大不一樣。圣旨是永明帝下的不假,但明眼人都看得出,其中必有忠孝王的推動,否則誰只拿賞銀,誰該升官,永明帝怎么會知道
忠孝王爺轉了性子,也開始籠絡人心,示恩了,這朝堂,越來越熱鬧,也越來越不可預料了王子騰陷入沉思。
另一邊,忠孝王對薛淞的為人處事很滿意,生出了收攏他的心思,他思忖了后,不想做得那么明顯,示意忠順王先行與薛淞結交一二他,也是借此仔細考量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