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忠順王聞言眼神一亮,薛淞便笑了笑,不再往下說了。如果真的能如愿達成,那這份功勞就是薛淞奉獻給他們的,這皇家兄弟會記著這份情,這也是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忽然想起書中的忠順王很喜歡聽戲,還養了不少戲子,其中一位還與賈寶玉交情不淺。薛淞就給忠順王想出了個生財的點子,可以利用自己的身份和財力,開設一個大戲園子啊。
有些豪門高第家中養著個戲班子,那是為了家人消遣,招待賓客,就像賢德妃省親時,賈家就高價買了十二名小戲子以供奉貴妃。那純粹是奢侈的消費,但如果養個戲班子,在戲園子里營業,那就是能牟利的營生了。不,都不用養戲班子,戲園子打出名氣后,就可以招攬天下有名的戲班子進京城來唱戲,根本都不用忠順王養著。
后世的徽班進京,才有偉大的京劇藝術的誕生。而忠順王的地位和勢力,只要他有這心思,足可以庇護地位低賤的戲班子,一定會讓他們趨之若鶩的,一舉兩得。戲園子經營起來,來此消遣的都不缺銀子,戲園子可以賣門票、訂包間、進行各項消費,引入店家。還可以參照后世的經營手法,比如隔段時間,安排兩個戲班子演出比賽,讓觀眾評出輸贏。
怎么評當然不是看誰聲音大戲園子里準備各色精致的紗花,什么牡丹啦,芙蓉啦,桃花啦,標價不一,觀眾要花銀子買下,投給他們心儀的戲班子和名角。最后一計算,哪個戲班子,角兒收到紗花價值最高,那就是優勝者。
收到的銀子,戲園子和戲班子四六或者五五分賬。戲班子除了包銀,還能平白得一筆外財,自然是興高采烈,就會下力氣琢磨著演出更好的戲來。這樣,不斷保持著競爭,戲園子的生意自然會長期保持著興旺
清朝時江南李漁大家,就是帶著姬妾一家人編戲演戲,過得瀟灑得很。
忠順王聽得非常入神,這薛淞的腦子是真靈活啊,這套生意經侃侃談來,卻沒有一絲商人的俗氣。似乎,這前景也是不錯的。
忽然,忠順王心中冒出一個念頭。開戲園子好啊,賺錢是一層,把那戲園子里辦得高檔一些,來的人都是富貴人,人煙混雜,那也是最容易打探到各種消息的地界兒。
“薛淞,你這想法,本王覺得很有道理”忠順王笑吟吟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