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朋友已經答應為他尋找合適的女先生來教養了。永明帝近來身體不好,太醫診斷說患了眩暈癥,時常頭疼頭暈,有時都難以理政,所以宮中會放出一批宮人來為之祈福,到時或許能挑選出合適的人選;除此之外,他們也請人在各地留意有無才德兼備,愿意托身他府上為師的的女子。相信這個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林如海對薛淞的提醒十分感激,他派人送來了一份厚禮。那些名貴的筆墨、字畫、錦緞藥材之類的倒還罷了,其中一份是十分珍貴的,那就是林如海多年來詳細注釋的經義文章和當年的讀書筆記,還有他自己整理出的時事策論要點等。林如海在信中對薛淞一再表示了感謝,并說了,聽聞薛虬即將下場鄉試,他這世叔也希望能為之盡一分力。如果薛虬有意,可以給他來信,他也很樂意忝顏指導一一
這份禮物實在是及時雨薛淞見了也是感嘆林如海深諳送禮的門道。
林如海是真才實學的探花郎,在翰林院待過幾年,專研過文章,熟悉朝政,又擔任巡鹽御史,有實際行政經驗,這些薛淞是自嘆不如的。
薛淞雖說是少年得志,仕途順暢,但他又自知之明,如果沒有前世的底子,他想得到功名,絕沒那么容易。即使如此,他會試的排名依舊排得很低的,如果不是臨場裝病,當年殿試,必定只能當個三甲進士。三年后,永明帝把他提到一甲來,那是酬功作弊,并不是他本人真的有這水平
如果說薛淞算讀書還不錯的話,林如海就是真正的學神學霸了放在現代社會,一個全國前三名的考生,放在哪個高考培訓班里都是金字招牌況且,論起理政經驗來,林如海執掌巡鹽衙門多年,可比薛淞這專業人才強
林如海送出這樣一份禮物,可見他心思敏銳,知道別人最需要的是什么,另一方面,這也是他表達誠意,想與薛淞拉近關系。
歸根到底,也是為了林黛玉吧,要給女兒多結下一份善緣來,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父母之愛,為之計深遠啊,薛淞感嘆道。
薛虬拿到林如海的札記后,立刻就埋頭研讀起來,之后很驚喜地告訴薛淞,這些對他大有幫助,他覺得整個人仿佛感悟又深了一層,林大人不愧是探花郎,果然不凡
薛淞聞言默然許久,心情復雜。從本心而言,他其實想和林家保持距離的,怕和賈家牽扯上,但這一點,他也無法與家人明言。那么,只能斟酌著處理吧。
林黛玉身世凄涼,林如海對他也表明了友善和誠意,如果有能力時,薛淞也愿意援手一一。
一晃又過了大半年,薛淞的三年孝期已滿。但他沒有立刻回到京城,因為鄉試在即,薛虬要下場了,他們全家在等待這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