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兒子的講述,薛淞和方氏也親自請了柳湘蓮來相見。薛淞與柳湘蓮長談了一番,很冷靜地與她分析了利害得失。
如果柳湘蓮娶了薛舒辰,得罪了太上皇,恐對他前途有礙。薛淞沒把握泰安帝會因著自己的面子,而去打太上皇的臉。
今日你對舒辰或是真心實意的,但他日若是因為她而官運蹇塞,心中難道不會生怨恨么蘭因絮果,現業誰深你須得好生想明白了,免得以后與舒辰成了怨侶。我眼珠子一般愛護的女兒,舍不得她受這樣的委屈她就是出家,我與她哥哥也能保證她逍遙自在地過一生
把丑話先說在頭里,免得日后柳湘蓮后悔起來,抱怨舒辰誤了自己的前程,薛淞不愿去拿人性去賭。雖然在書中,柳湘蓮也算是個重情義的兒郎,現在他愿意為了舒辰而努力出息,在這人人都畏縮的時候,他挺身而出,不離不棄,薛淞心中也是感動的。但他還是要對其試探考驗。
現代社會,女孩子遇人不淑,婚姻不幸,了不得一別兩寬,各自安好。但在這里,和離的女子是要被人指指點點,視為污點的,許多大家族會以族中無犯法之男,再婚之女為驕傲的。在這樣環境下,薛淞怎敢不慎重對待薛舒辰的終身大事
但柳湘蓮卻是態度堅定,表示自己決意要娶薛舒辰,他不在乎功名前程,在兵部做冷板凳也認了,至不濟他也能養家糊口。至于被人報復,他柳湘蓮也不是不通世事人情,可以任人擺布的
薛淞和和方氏聞言,相對頷首。薛淞心中也思索著,迅速想了一個對策。縱然柳湘蓮做了這樣的心理準備,愿意為薛舒辰付出代價,但他也不會讓柳湘蓮真的吃虧的。
薛淞立刻去了忠順親王府上,和忠順親王講述了柳湘蓮的事,請他援手相助。柳湘蓮在武進士里名列前茅,按例也是優先授官的,太上皇也不能因私廢公。那么,不如放柳湘蓮外任,他遠離了京城,太上皇也就氣平了。兩廣總督是皇上的心腹,現在東南沿海,并不是那么繁華,能不能讓柳湘蓮去那里去當官
哦,對了,薛家的商號打聽到了一個消息,似乎西洋人又從很遠的地方尋到了一種作物,不是正經糧食,不如讓柳湘蓮攬下這個差事
土豆其實是比紅薯更理想的充饑作物,只是在華夏的普及比不上紅薯那么廣。最初,它在西方也只是作為一種觀賞性植物,人們只是欣賞它花色美麗,而且會把它的花當作裝飾品。后來,法國一位農學家發現,馬鈴薯不僅能吃,味道還很不錯,還可以當做面包的配料。所以從那個時候開始,西方農民才開始大面積種植馬鈴薯。
薛淞不知道此時土豆的實際用處有沒有被發掘出來,想必取得土豆的難度應該是比不上紅薯的,他隱約記得,土豆流傳進亞洲,有說法是有兩種途徑,一種說是從呂宋島,另一種說是從東番今臺灣。柳湘蓮在東南當武官,那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如果現在還沒傳入,或者他因各種原因未能做到,那只能說時也命也
但如果柳湘蓮能立下了這個功勞,那么,他的價值就升高了,泰安帝必須賞功,那讓太上皇不快這點小事,朝廷也不會放在眼中的。這就是冰冷的現實啊,你能得到什么樣的對待,是取決于你的身份和價值
但薛淞也留個個心眼,他暫且不會把所知道的情況和盤托出,薛家東南商號也不會為柳湘蓮全力以赴,他得先行考察一番,看柳湘蓮是否當真不改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