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可以確定的是,喬玄在蔡邕的升遷中撈了他不止一次。
因為連在此時他的悲哭之辭里都是“邕不善結黨,唯喬公恩重提攜,以見天顏,惜乎因平災之言遠離京師,竟不得見喬公一面”
“”喬琰哽住了。
真應該慶幸蔡邕來得算晚的,今日也恰好并無幾人前來憑吊,否則就靠著這句話,他就應該再被流放一次。
什么叫因為平災之言論而被迫遠離京師
光和元年,洛陽屢出妖異之象,劉宏特召蔡邕來問,蔡邕直言,正是因為宦官干預政事才有了異象,連帶著彈劾了數人,而后被打擊報復,落到了流放朔方的下場。
他剛回京城就又提到了此事,簡直像是在作死的底線上大鵬展翅。
但即便是喬琰也無法否認,他明明已為官多年卻還不懂那些個政治博弈的道理,也不知道應當如何明哲保身,可他卻有著讓任何人都為之心折的文化功底和書法造詣。
第二日的靈臺之上,于喬玄的棺槨之前,眼下還有些青黑的蔡邕手捧長卷而來。
他竟連夜書寫了一篇可銘刻為碑文的祭詞。
隨著他手中長卷的展開,這墨跡之上尤有淚痕的祭文,便出現在了眾人的面前。
“光光列考,伊漢元公。克明克哲,實睿實聰。如淵之浚,如岳之嵩。撫柔疆垂,戎狄率從。敷教中夏,五教攸通。”
這說的是對喬玄的綜合評價,贊其高山仰止之態。
“雅性謙克,不吝于利欲。雖眾子群孫,并在仕次,曾無順媚一言之求。”
這說是喬玄位高而不為子孫謀求仕途的贊譽。
算起來,這句話在原本的歷史上后面還跟了一句,說喬玄病故之日,子孫中沒有在高位之人,也沒有得到好封地的。
可偏偏就是出了喬琰這么個例外,直接得到了樂平這地方,更是有了樂平侯的封號。
這跟原本的“身沒之日,無獲大位,在百里者,莫得好縣”并不相配,也自然在蔡邕的祭文中少掉了這幾句。
喬琰心中如是想著,目光卻難以克制地落在了這隨后的一段上。
“公性質直,不憚強御,在憲臺則有盡規之忠,領州郡則有虎胗之威。其拔賢如旋流,討惡如霆擊。每所臨向,清風先翔,遠近豫震”
這可當真是一段字字珠璣之辭。
尤其是那句“在憲臺則有盡規之忠,領州郡則有虎胗之威”
喬琰望著面前已停靈數日的棺槨,不覺失神。
蔡邕之言,皆為發自肺腑真心,若非如此也不能在一夜之間寫出兩千字的祭文來。
有此一祭文,若喬玄泉下有知,大約也于愿足矣。
而有此二句
實在是對一位實干忠臣最高的贊譽。
光和七年六月二十四,喬玄出殯于洛陽城北,以辒辌車栽尸,黃屋左纛,行邙山而過。
北軍送葬,往樂平去。,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