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帶魚、鲅魚、黃花魚、老板魚、偏口魚、對蝦、章魚之類的。
唯一算的上新鮮的應該就是各種貝類了。
有蟶子、蜆子、花蛤、毛蚶……
最多的是海蠣子。
這些年,海蠣子越來越貴了。
在八十年代中期以前,海蠣子都堆在街上賣,店家都用方頭鏟來給顧客裝貨。
尤其入冬的時候,一般家庭都會買很多剝好的海蠣子,用裝水的大鐵桶裝著,成桶往家拎。
如今,那種頓頓吃海鮮的艱難日子正在過去了。
人們也就過年過節才舍得買點海鮮,都是一斤兩斤地買。
陳凡過來時,張藍正率領全家人在攤位上剝海蠣子。
這回,連張藍的不務正業的老爸張福田都跑來幫忙了。
看見陳凡他趕緊招呼:“來了!姑爺!”
張藍直朝張福田瞪眼,張福田卻滿不在乎:“姑爺吃了沒有?”
“吃了。”陳凡說著,從盆里抓起一個雞蛋大小的海蠣子放到嘴里,咂巴著:“真鮮吶!”
“一會兒姑爺多帶點回家。”
說來奇怪,市場里很多熟人給張福田起了個外號,叫做福田次郎。
可除了胡美惠,張藍姐弟和張福田本人根本就不知道他們有霓虹國親戚。
看來這真是命啊。
“阿姨沒來啊?”
“嗯,俺媽在家里蒸豆包呢。”張藍說。
“我來幫你剝海蠣子吧。”
“去,去,別礙事兒。”
剝海蠣子是個辛苦活兒。
戴著手套拿著螺絲刀,把海蠣子握在手掌里,用螺絲刀去翹海蠣子殼之間的縫隙。
凍手不說,一不留神還會被螺絲刀戳破手掌。
再加上海蠣子殼鋒利。
剝一會兒就滿手傷痕了。
張藍開上車子以后,手已經養好很多了。
入冬以來又漸漸變回銼刀手了。
陳凡勸過她,反正靠批發已經衣食無憂了,沒必要再干遭罪的活兒。
她卻不肯。
一來北大河那邊的新家已經下來了,天暖和以后就該拾掇了,需要一筆錢。
二來,新蓋的光明市場那邊,將會有更大的魚市,也就是未來的新魚市。
那邊的魚市都是一個個的大房子,租金當然也比柜臺高多了。
張藍想擴大生意,就得準備足夠的金錢。
陳凡有心給她投資,她卻不肯。
“你買車已經投入十萬了,再投我的買賣不成你的了?”
“小氣,你人都是我的了,買賣是我的又能怎么樣?”
“滾!”
陳凡幫著找的營業員姜華,眼下也跟張鵬處上對象了。
姜華的外貌比張鵬差了一些。
姜華的臉有點方,皮膚也不算白。
張鵬卻很白凈,面貌也很俊秀。
要是化妝成女孩兒的話,他直接就能把姜華秒了。
但姜華有聽力,戴上助聽器以后,能跟健康人簡單交流。
張鵬跟她在一起生活的話,會方便很多。
陳凡在柜臺前幫著張羅一會兒生意,又趁機哧溜了幾個大海蠣子,就準備告辭了。
張福田從柜臺后面拿出塑料桶的海蠣子肉:“給,姑爺,這是藍藍挑最好的剝出來的。”
“哇,真不少。”
“用不用我給你送過去?”張藍說。
陳凡撇撇嘴:“切,俺也是帶把兒的,這點東西拿不動還得了?”
張福田在一旁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