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基于此,劉太后在知道了陳世美的為人之后,依然選擇保他。
公主是因為愛上了駙馬,而太后純粹是覺得,殺了這個,下一個不一定會更好,甚至因為二婚的原因,公主還會遭到嫌棄。
而且劉太后知道,朝臣對于她把公主嫁給狀元,是頗有微詞的,因為公主聯姻勛貴,是大宋建國以來的默契。
她此舉相當于打破了規則,要是陳世美真的死了,公主可能逃不過嫁給勛貴的命運。
而那些勛貴,一個個自視甚高,對于二婚的公主,哪能放在心上。
與其嫁給這樣的人受氣,還不如陳世美呢,至少經過這件事,陳世美生怕公主不保他,會一輩子戰戰兢兢討好公主。
劉太后的思量沒有錯,只是陳世美惡毒且蠢,為了掩蓋自己欺君罔上的事實,一錯再錯,甚至是再三殺人,惹得包大人不得不按律處決。
在他未犯下殺人罪之前,包大人秉持著憐憫之心,一而再,再而三去勸過陳駙馬,只要他愿意承認秦香蓮是其原配,并寫下合離書,讓秦香蓮可以改嫁。他就愿意在圣上面前力保,不讓陳世美受過多的懲罰。
這樣一來,陳世美有公主的喜愛,可以繼續當著駙馬。
而秦香蓮可以拿著駙馬府賠償的銀子,回老家把一對兒女養大,那筆錢可以讓母子三人衣食無憂,如果秦香蓮另嫁,也不擔心兩個孩子受罪。
可惜,陳世美既想要駙馬的爵位,又想要完美的名聲,不僅不承認,還派人追殺秦香蓮母子三人,并指使當地縣令誣告秦香蓮,殺三人滅口,樁樁件件都在踐踏律法,包大人如何能忍。
最終他被包大人斬了,明正典刑
后續并沒有交代公主如何,但想想也知道,按照大宋的風氣,公主不嫁是不可能的,要么嫁給了勛貴,要么成為了道士。
可成為道士,就得卸去公主身份,日子過的清苦。
昭陽公主是忍不了的,那最后只有嫁人一途。
太后自然不想女兒變成這樣,可也知道身為公主婚姻的尷尬,早就有了心理準備。
可知道是一回事,聽到顏查散毫不猶豫的拒婚,又是另外一回事。
真是好大的擔子,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選中他是看得起他,真是太不識好歹了。
太后發誓,一定要給顏查散一個教訓,不然天下人豈不認為皇家好得罪
“母后,顏公子不是這個意思,”見母后發這么大的脾氣,昭陽公主嚇了一跳,忙為顏查散求情。
雖然被拒婚了,昭陽心里也很難過,可她還沒有失去理智,并不愿意顏查散因此失去仕途。
太后恨鐵不成鋼,“你可是堂堂大宋公主,哭什么哭,難道還嫁不出去不成,沒有他顏查散,難道就沒別人。我看那劉庭就不錯,都是有婚約的人,顏查散在考進士前,和員外之女退親,打量別人不知道他的心思呢,不過是想高攀貴女罷了,還編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那劉庭比他強了何止百倍,大大方方,堂堂正正承認,自己已有婚約,這才是正人君子所為,顏查散比他差遠了。”
昭陽公主張了張嘴,解釋道,“母后,不是這樣的,顏公子解除婚約,是柳小姐提出來的。”
沒錯,他們后續查出來的資料顯示,退婚一事是柳金蟬的主意,為的是想要給柳家招贅。
當時公主還暗暗歡喜,以為自己的機會來了,卻不想,最后是這公主的身份限制了兩人的未來。
“呵,”太后冷聲嘲諷,“我看他是想奇貨可居,人家要娶的是高門貴女,既能獲得榮華富貴,又不會被限制仕途。”
“母后,您誤會了,顏查散人品出眾”趙禎上前,想要為顏查散解釋一二。
劉太后冷肅的眼神幽幽看過去,“官家是嫌我們母女多事了嗎,耽誤了你看中臣子的大好前程也是,昭陽是公主怎么了,也就配那些不求上進,無德無才之人。但凡有一點志氣,也可以說拒婚就拒婚,說看不上公主,就當場讓公主下不來臺。而官家不僅不指責,反而越發欣賞了。我們母女是哪個牌面上的人啊,怎配和官家的心腹重臣相比。”
趙禎的心狠狠一跳,知道不能再多言了,此時太后已然氣急,必是聽不見那些勸諫之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