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因此需要提高糧食的產量,一是引進高產良種,二是改良現在的種子,讓他們更加高產,資料我都有,你找一批有經驗的老農去實驗。第三,開發南邊和東北的土地,南邊可以一年三熟,東北的黑土地適合種植,又正好在邊關,可以施行屯田制。”
這些實施方案,蘇葉都整理好了資料,用空間里的打印機打印出來,一并交給陳景軒。
南邊其實人口不少,但很多是山民,雖名義上是大楚的地盤,但很多地方各自為政,由土司或者寨主管理,亦或者是國中國的存在。
即便他們沒有像藩屬國那樣,成立一個國家,但當地的百姓只聽自己族中長老的話,并不關心大楚朝廷。
可以說,南邊是一個個封閉的小社會,他們之所以沒有聯合起來,反抗大楚的統治,也是因為大楚對南邊施行的政策,那就是讓他們自治,不派人管理,也不收稅。
但不代表就放任自流,實際上每年派往南邊的官員都不少,他們的目的不是管理,而是監督,但凡有哪些勢力想要聯合到一起,就想辦法攪黃。
另外也有駐兵,這些士兵一是為了防止叛亂,二也是防止某個勢力吞并其他勢力。
如果出現了,當地駐軍就會出動,幫助弱的一方,號稱維護正義
實際上就是不想讓他們壯大,進而威脅到大楚的統治。
因為這樣的政策,南邊那廣闊的面積,從廣東到廣西到云南,都不完全屬于大楚,可操作的空間很大。
這些地方,糧商會完全可以帶著大筆銀子過去,購買許多良田,成立一個個農場,然后雇傭當地人種植。
作為商人,會比較受當地人歡迎,不會引起掌權人的忌憚,且雇傭當地人,能促進當地與大楚的融合。
南邊雖然氣候條件好,但有許多東西是缺乏的,比如技術,比如鹽鐵等,因此他們時常需要和商人交易,尤其是中原的商人,非常受歡迎。
以商會的名義在那里投資,很容易找到一批員工,不用擔心吃不開。
而北邊,太上皇年輕的時候,確實是個雄才大略的帝王,且有不少戰功,北邊的幾個游牧民族都被打服了,這二十幾年還算安穩,雖時有擾邊的舉動,但只是小規模試探罷了。
蘇葉收購羊毛的目的,也有一部分想徹底解決北方的隱患,只有讓那些游牧民族養更多的羊,減少養馬,才能完全解除危機。
馬在冷兵器時代,實在是個大殺器。
雖然她已經計劃開啟熱武器時代了,但總不能用武器直接把北方全滅了吧
游牧民族的生存本就艱難,尤其遇到天災,除了劫掠,他們想不到更好的方法。
因此想要他們放下屠刀,唯一的辦法就是養著,讓他們有機會吃飽穿暖,人家也不是非要野蠻搶奪。
因此收購羊和羊毛,讓那里的百姓只要肯努力,就不用擔心餓死的問題,就能解決大部分問題。
北邊的危機解除,東北就不再危險,能確實的成為全大楚的糧倉。
不過這個需要時間,目前還是邊關,往那邊遷移大量百姓不合適,也沒人愿意去。
即便許多百姓已經無地可種,從有田變成佃戶,再賣身為奴,也不愿意去邊關。
那邊除了地廣人稀的當地人,就剩下駐兵和流放過去的人。
流放過去的人可以組織起來,但畢竟有限,想要大量開發,補上江南的缺,還是需要士兵屯田,不說多的,但凡他們能解決了自己的口糧問題,朝廷就減少了一大消耗,江南也不需要再支援邊關糧食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