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方面,戚十一暫時管不了那么多,事得一步步做,奴隸暫時只能由奴隸主養活,不過那些普通牧民,他倒是能幫上一幫。
在知道蘇葉喜歡錢財后,戚十一打贏后立刻搜刮錢財,把瓦剌王庭和韃靼王庭幾乎搬空了,且他要求所有搜到的財物都得上交,然后按級賞賜下去。
古代打仗,將軍沖在最前面,每打下一座城池,都會把城內的財富劫掠一空,一部分上交,一部分私吞,最后只剩下一點點才會分給那些士兵。
這樣做有好處,能提高士兵的積極性,但壞處也很明顯,養成了士兵和土匪一樣的習性,燒殺搶掠,甚至還有不顧百姓死活的,殺光,搶光,實在惡劣。
戚家作為武將世家,有嚴格的軍紀軍規,對底下士兵的約束很強,不允許他們傷害百姓,當然獎懲制度也比較完善。
蘇葉按照這些規定,修改一番,形成更完善的制度。
首先第一件就是所有劫掠到的財物必須上交,分出一半,存入軍庫,作為軍餉,軍糧,武器等未來都從這里支出。
考慮到大楚可能對戚十一的忌憚,未來或許會在糧食和軍餉上克扣,而草原上能使用的資源只有牛羊,東北平原有一半土地掌握在大楚朝臣手里,在不撕破臉的前提下,不好動他們的地。
那東北剩下的土地是主要糧食來源基地,考慮到還有那么多普通女真人和韃靼瓦剌人,不能把所有糧食都充當軍糧,存錢買糧就必不可少。
那些朝臣們,有錢自然愿意賣,除非朝廷明令禁止。
可說到底,東北糧食禁止了,和草原的羊毛貿易要不要禁止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他們還要通過這個節制草原的發展,所以肯定會賣的,這部分銀錢必須保留。
而剩下的一半,可分為個部分,其一是打贏了按級封賞,配合按功勞升官,差不多能犒勞大部分功臣。其二用來作為撫恤金,發放給那些受傷的,傷殘的,以及死亡家屬。
最后一部分自然歸入戚十一的私庫,變成他送給蘇葉的嫁妝。
作為草原的新大汗,他只拿了六分之一財物,其實并不多,因為這些錢并沒有搜刮普通牧民,都是從那些被吞并的貴族中來。
但他此舉算是完全打破了草原上的習俗,資源統一上交管理,打仗的時候大家出人,王庭出軍糧和軍餉。
這就讓那些大小部落沒了發展軍事的機會,必須統一歸戚十一管。
這對弱小部落來說是好事,能保證他們在草原上的財產安全,對某些部落實力不俗,野心勃勃的首領來說,就萬分難受了。
可這些刺頭從一開始就被戚十一踏平了,新選上來的首領,為表誠意,也把大部分馬匹和牛羊獻了上來。
因而至少現在,還沒人敢反對他的治理方案,全都乖乖照做。
威懾已經足夠,接下來就是拉攏了。
蘇葉給他的建議,那部分收起來的錢財暫時可以先用起來,轉起來才能錢生錢嘛
怎么轉呢其實很簡單,讓那些實力弱,沒有多余羊的部落,可以向王庭貸款,不收利息,你要是少于每人頭羊,都可以去向王庭打申請,購買到足夠頭的數。
等到一年后的秋末,再把羊還回來就是,別以為這是虧本買賣,不是,羊是會生育的。
只要照料好,它會生下小羊,一年兩產或產,而借走一只還一只,只分公母,并不要求大小區別。
你借去的是小羊羔,等來年還回來羊羔也沒問題,且還不需要利息。
這就和借雞下蛋是一個意思,因而絕對算仁政了。
那些普通牧民們,聽到這個消息,當即沸騰了,紛紛找來王庭。
而蘇葉早就讓糧商會準備好,緊急送過去一批賬房先生,把事情完成的井井有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