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回京后,他雖然因為功勞入閣了,卻也被邊緣化了。
而陳景軒也知道自己不受新帝待見,倒也老老實實的,啥都不摻和,似乎一心養老。
可他不過人到中年,怎么可能養老呢,想想就知道是假的,其中一定有貓膩。
新帝沒查出來,就越發不安。
現在陳景軒一反常態,旗幟鮮明的表示要給戚十一一個教訓,甚至態度極為激進,這就讓新帝懷疑,他是不是想讓自己發兵攻打戚十一,惹怒他,然后戚十一直接南下攻打大楚,讓他成為亡國之君。
你還別說,這個念頭一興起,就怎么想怎么合理。
就戚十一那武力值,邊關那些將軍真頂得住別不是直接開城門投降吧
新帝被自己的猜測生生嚇出了一身冷汗,招來心腹問策。
其中他最倚重的幾人,都說戚家聲譽放在那里,戚十一要是敢南下,就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是違背祖宗的決定,到時候他自己的手下都要反他。
畢竟戚將軍的忠義,才是戚家特殊的根本。
可如果大楚這邊主動進攻,說不定正好給了戚十一借口,今年天氣這么冷,大漠和西域肯定也沒多少糧食,估計這會兒戚十一正愁呢,大楚出兵了,他正好有理由來搶。
說到糧食,新帝不由道,“糧商會那邊查了沒有他們今年真的沒把糧食賣給戚十一”
早在秋收前,欽天監就觀測出,今年會是個極寒天氣,大楚朝廷想給戚十一一個教訓,于是暗暗下令,不準賣糧食給他。
但新帝怕有人陽奉陰違,尤其是糧商會,和陳景軒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并不值得信任。
“查過了,查了好幾遍,糧商會很配合,說不賣就不賣,他們今年的糧食已經運往西北和山東等受災比較重的地區,估計這會兒已經賣完了。戚十一想買都買不到。”心腹連忙道。
“好這樣一來,我們就更不能給戚十一借口來搶糧,”新帝表示滿意,找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和太上皇說出兵如何如何艱難,最好不要。
太上皇沒有表態,還在觀望中。
恰好此時,戚十一拖著病體寫的奏折到了,上面不僅詳細講述了自己出兵西域的前因后果,還提出一個兩位皇帝無法拒絕的好處。
簡單來說,戚十一出兵是因為西域諸國貪得無厭,棉花整整比去年高了一倍,還不肯多賣他們。
大漠有多冷,那是每年都要凍死好些人的,他客客氣氣買東西,西域竟然還拿喬,敬酒不吃吃罰酒,那自然給他們一個大大的教訓。
棉花漲價和難買的事,兩位皇帝也知道,織造早就把這件事通過奏折呈報過了,因為棉花原料減少和漲價,織造的利潤直接縮減了四分之一。
這可都是要進國庫和兩人私庫的錢,一下子少了那么多,即便有海外貿易的補充,也讓人心痛。
兩位帝王一下子對戚十一感同身受起來,覺得西域確實該給一個教訓。
戚十一在奏折里說了,他是陛下封的大漠王,不是西域王,請朝廷派官員過來接手。
這里因為大大小小各個國家太多,以前的棉花種植不成規模,最好派懂農事和教化的官員過來,重新規劃一遍,讓西域徹底成為大楚的棉花種植基地和水果生產地。
這豈不是在說,雖然西域我打下來了,但我不要,你們大楚接手吧。
狂喜
這是兩位帝王唯一的反應,這哪里是亂臣賊子啊,簡直是忠臣良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