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拖爾弼確實是個奇人,在京城這邊的友人和同僚的藏書都借閱過了,于是開始伸手向其他外派的官員,可以說是借了個遍。
甚至還會厚臉皮寫信給不少曾經見過面,說過幾句話的人。
李光地跟拖爾弼就是在京城述職的時候偶遇過兩次,打過招呼,再多就沒了,還是收到了他的信箋,想要借書。
天知道李光地當時在福建,這拖爾弼的信箋里還提到路費他全出,要的也不是原本,譽抄本就行了。
愛書到這個地步,叫李光地的印象簡直不要太深刻了。
所以拖爾弼的女兒想必也是個博覽群書之人,聽見康熙偶爾提起,就想到解決之法了。
若果不是女兒身,想來這位定嬪指不定也能進內閣來
康熙愛才,必然不會錯過這樣的鬼才的
戶部尚書之前跟拖爾弼沒打過幾次交道,卻也被借過書,聽李光地一說,也覺得拖爾弼的女兒想必跟他一樣愛書。
家里頭那些藏書,恐怕父女兩個都看過了。
若是如此,萬琉哈氏會提出這樣的建議也不意外。
兩人正說著話,那邊索額圖和明珠就回來了,他們不由納悶。
得知是康熙召見要商議要事,李光地心想皇上下朝后不會又去了重華宮吧
那位定嬪娘娘,這次又要給他們一個什么樣的驚喜
康熙這次沒耽擱多久,很快就趕到御書房,開門見山把云貴運送青花料出來,打算里應外合的事說了。
內閣的幾個大臣心里也不住點頭,他們之前也提議過不少云貴的特產,卻都不太適合。
一是這些土特產不好保存,路上可能就要壞了。
二是云貴圍困,能吃的東西基本上都被挖光了,想買也得有才行,更不好跟百姓們搶果腹的食物。
不然他們這邊出錢要買,那邊真有人賣,就不知道要餓死多少人,反倒讓百姓離心。
李光地第一個表示贊同,只覺得這個辦法簡直妙極了
青花料其實在云貴、福建和江西等地都有,然而云貴產出的青花料確實是最好的。
如果萬琉哈氏在,那么就會說,因為青花料里面含了天然鈷土礦,燒制后會呈現青藍色。
而云貴的青花料里面,鈷土礦的含量是最高的,所以顏色會更鮮艷漂亮一些。
商人的老母親后年大壽,想要做出壽紋花樣,顏色最好看的青花瓷,特地跑去云貴想要更好的青花料,這就說得通了。
能有這樣大手筆,只為了給母親送收禮的商人,會干里迢迢跑去云貴也不是什么稀奇事了,也就不會引起別人的懷疑。
別人只會覺得這商人是錢多燒手了,也會認為他對老母親一片孝心。
不管如何,純孝之人還能讓人減輕戒心。
這樣的商人帶著商隊過去就合情合理,出高價收青花料也不會有什么問題,跟云貴的百姓接觸,那就更沒毛病了。
商人四處打點一番,要進去云貴確實不是難事,跟百姓接觸后用金錢打動對方里外配合也更容易了。
當地百姓對山路熟悉,有他們親自帶路,那么能繞開城門進去也不是難事了。
李光地越想越妙,恨不能康熙立刻選上這么一個商人過去。
但是問題就來了,選誰來假裝這個商人
索額圖和明珠都覺得這個辦法極好,卻也得有個適合的人才行。
這個人要懂得做買賣,不然閑談幾句就要露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