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談笑笑,還是被工部尚書塞了半斤好茶,這才施施然離開。
工部侍郎在旁邊聽得一頭霧水,兩位尚書大人打的什么啞謎,怎么他每個字都聽懂了,但是湊在一起就沒明白
工部尚書見工部侍郎一臉懵的樣子,就嘆道“王大人跟你的年紀差不多,難怪能早早坐上戶部尚書的位子。”
工部侍郎感覺膝蓋有點疼,工部尚書這是夸贊王談還是諷刺他呢
不管哪一種,身為屬下的他都不敢吭氣,只能小聲請教。
工部尚書就笑道“既是跟蒙古人互市的時候一樣,跟俄國人做買賣,也能探聽到他們的消息了,還能賺他們的銀錢,何樂而不為”
蒙古人說真大多很窮,這互市就跟扶貧沒什么兩樣。
朝廷補貼了一點,不然商人都不樂意過去做買賣。
實在是蒙古人除了皮子和一點常見的藥材,就沒什么能換的,他們著實吃虧得很。
不過如今蒙古那邊多了鹽池,那就不一樣了,不少商人是蠢蠢欲動。
哪怕做鹽商的買賣需要交高額的鹽稅,但是這鹽買的時候一個價,送出去就能翻好幾倍,怎么都有賺,誰還會介意那點鹽稅呢
可惜被康熙下手整頓,這鹽池的鹽是一點都不可能從互市流出去。
但是他把互市換到俄國邊境的位置,商人就可以跟俄國人做買賣。
俄國人那邊的好東西不多,他們的人善戰,樹林多,獵物也多,大部分是皮毛。
這東西蒙古也有不少,如果作為買賣,那就太虧了一些。
可以說做買賣為輔,重要的是打探俄國的消息。
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
工部尚書很快帶著屬下畫好圖紙,規劃了整個互市的小城。
圍墻很高,還有瞭望臺,就為了有危險的時候能夠立刻發出預警,然后關上城門,不讓人攻進來,保護了商人的身家性命。
城內也分為內外城,內城更為安全,也多了一道城門。
外城是屬于做買賣的地方,劃分成一片商鋪,讓人交點錢就能進去做買賣。
如果不想出這筆錢,另外劃了一塊地方能擺攤,主要是給小商人準備的。
不過能來到這里的,大多是大商人,小商人一般到不了。
只是蒙古也有想做買賣的人,他們本錢不多,擺攤做買賣才劃算,工部也給他們留了地方。
外城有住宿的地方,內城也有。
當然內城要更貴一點,客棧、酒樓、茶樓等等,內外城都有,只是內城都要更好一些。
這就把人分開了,有些不樂意花錢,或者本錢不多的就住在外城。
有錢且樂意花錢享受就住在內城,這客棧、酒樓和茶樓里的小二和掌柜都是他們的人,就更容易打探消息了。
畢竟哪里有什么比商人的消息更靈通的呢
再就是這些客棧、酒樓和茶樓的進項,扣掉花費,賺的就不少。
正好可以用來修繕城墻,給互市小城的士兵發糧餉,算是一個循環,都不必戶部另外撥錢。
康熙看過圖紙和規劃后頗為滿意,夸了工部尚書兩句,后者不敢居功,說是跟王談聊過后才得到啟發。
聞言,康熙笑笑,他自然知道圖紙出來之前,工部尚書就請王談過去品新茶的事。
不必他問,工部尚書也明白康熙無所不知,還不如自己主動提起。
這么知情知趣的臣子,康熙點點頭,這圖紙算是過了,另外派人跟俄國那邊知會一聲。
俄國也愿意有這么一個互市的地方,更別提建造城池完全不需要他們花錢,只要帶著貨物進去做買賣就行了。
不過俄國使者的話就很有趣了,他們跟這邊用的貨幣不一樣,打算以物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