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換成剩下的人發愣了。
魏老夫人回過神來,連忙擺手,“我這么大的年紀,就不與他們年輕人爭競了。”
“話可不能這么說。”張吉玉的臉色嚴肅起來,“您瞧著跟我一般,算什么年紀大我不也正干著村長的活計嗎再說了,老成之人更穩重,做事也周全,不像年輕人活潑跳脫,怎能算是缺點”
魏老夫人有些尷尬,只好說了實話,“其實我只是送孩子們過來,之后還要回去的。”
“那也無妨。”張吉玉沒有放棄,又說,“報名結束,再過三日就開考,總能住到那時候吧考完了再走,也算沒白來一趟。”
眾人哭笑不得,魏老夫人最終推脫不過,還是填了資料。
等張吉玉心滿意足地走了,村民們也四散而去,她才長吁了一口氣,“此間風氣,的確與外間大不相同”
到魏老夫人這個年紀,雖然出門的次數不多,但身為當家夫人,也見過不少鄉野村婦、三姑六婆。
那些人在她面前姿態都很低,縱然能談笑自若,語氣里的謙卑和恭敬卻是明明白白的,時刻謹守著身份。張吉玉卻不同,她言語和舉止都很隨意,雖然同樣沒有任何禮節可言,卻并不叫人覺得粗魯,反倒有一種別處沒有的爽利。
君琢說過,這里沒有上下、尊卑、貴賤。
來之前,她們很難想象這樣的世界會是什么樣的,什么都沒有,豈不是亂了套嗎
原來是這樣的。
明月霜快把自己的頭發揪禿了。
她雖然沒考過公務員,卻也看過網上無數的截圖吐槽,不僅知道考公務員要考行測和申論,還看過不少奇葩題目,其中頗有印象深刻的。
所以明月霜本以為,依葫蘆畫瓢地出一套題目,應該不會太難。
結果是她高估了自己。
做題是一回事,出題就是另一回事了。
出題人必須要知道這張卷子考察的范圍是什么,出什么樣的題目能夠測試出考生的真實水平,客觀題又要設置什么樣的干擾選項光是想想腦袋就要爆炸了。
最后還是默默將出題人的位置拱手讓給了上官婉兒和孟麗君。
其實這兩人雖然都曾經身居高位,擁有選才的資格,但做考官出題的經驗也不能說很豐富。
因為不管唐朝還是元朝,科舉都只是取才的渠道之一,并且還不是主要渠道,所以受到的重視有限。
唐朝時的科舉錄取率太低,每年進士只取三十人,顯然不可能滿足用人需求,所以保留了漢以來的舉薦制度。相較而言,反倒是通過考科舉得官更難,即便考中進士,也要參加吏部的選試才能授官。
據說韓愈中進士之后,就三次選試都沒中,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給人做幕僚。
而在上官婉兒主政時期,則多以詩賦取才。置昭文館,廣召詞臣,賜宴游樂,詩賦唱和,其中表現出眾者,便賞金、賜爵、授官。
至于元朝,因為疆域遼闊,一路打到中亞和歐洲,漢人的地盤在其中只占據了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蒙古族人少,為了維護本族人的利益,元朝實行十分嚴苛的民族等級制度,漢人是第四等,也即末等,他們所推行的科舉自然也不受重視。
自然,在孟麗君為主角的故事里,很多地方都是與現實不同的,否則她也不可能以女子之身考取狀元,其后又平步青云,年紀輕輕即成為一國宰相。但當故事變成真實,作為故事背景的部分便會自動按照現實來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