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家再傳法旨。
言錢塘近日之多劫難,皆是人心不古、鬼神不定的緣故,所以決定開水陸法會,由祖師們親自講經說法,以施齋祈福、超拔冤孽。
一經傳出,群情洶涌。待到法會一開,大半錢塘之人蜂擁而來,法會設在棲霞山下,盡管已盡量擴大場地面積,卻仍舊容不下所有信徒,為爭搶位置,信徒爭吵甚至廝打起來,十三家不得不派遣大量兵丁僧道維持秩序。
千盼萬盼等到祖師出場,天上陰云也散,海邊冷風也止,唯有陽光溫暖和煦照人。有幸入場的,得祖師恩許,可以抬頭望見佛容,人人激動不已甚至有人暈厥;沒能入場的,遙聽得祖師仙音,也個個痛哭流涕。
每日法會結束,無需捐獻,信徒都可得凈果一枚,據說可以消災除病,且再附贈錦衣城隍小像一尊,放入家中供奉,能招福氣辟邪祟。
麻衣城隍這頭,沒經可講,也沒會可開。
只能叫大伙兒都穿上麻衣,走訪城內外千家萬戶,實實在在去聽人困頓,解人急難。
然而……
訪得一做苦力的老鬼,他魂體為勞累所壞,幾乎難成人形,可想攢出的輪回銀卻還遙遙無期,幾個師公湊了湊錢,卻個個窮得毛光鳥凈,湊的錢連零頭也不夠,反讓老鬼請了他們一頓雜糧野菜粥,師公們不好意思,打算上報,看城隍府可否撥款相助。老鬼卻笑著拒絕,說錢唐內外似他這樣的不知有多少,若個個撥款,便是把李城隍自已賣了也給不起。
又訪得一獨居老媼,抱怨她的兒孫不孝,不肯來探望她,可師公們問鄰人,才曉得,她的兒子孫子早已相繼失陷海波,她不肯接受,逢人便道兒孫不孝,又整日倚門盼望。師公們沒法子揭穿,只好一時說自已欠她兒孫人情,幫她做做活計;一時說被她兒孫囑托,給她送些米糧肉菜。
再訪得一戶人家,丈夫幾年前病死,剩下妻子獨自拉扯著幾個年幼的孩子,可妻子也漸漸病得厲害,腳痛得無法走路,手痛得不能舉起,師公們連忙請來五娘,妻子聽得五娘便是傳說中的鬼醫娘娘,便哀求為她治病,哪怕只讓手能動彈也好,家里米糧將盡,不能做工怎么養活孩子?奈何,五娘醫術再好,此番也是束手無策,妻子的病是常年拼命做工積勞所至,只能稍作調理緩解。五娘便把這一家子接到了慈幼院,可在當夜,妻子便在床頭自縊,孩子有了著落,她終于可以放心去死了。
諸如此類,疾苦繁多。
麻衣師公們很快發現,自已能解決的事情其實很少,多的是給老弱挑挑水,為婦孺劈劈柴,除此之外,便是陪著說說話、嘆嘆氣。
李長安驚訝望見。
天上蓮池青黃各半。
…………
“十三家好大的口氣,一個月?一個月就想把城隍的位置從咱們手里搶走?看慣了磕頭,便以為人人聽話事事如意?呵,天下熙熙,皆為利來。虛名攢了千年又如何?哪里及得上咱們提著腦袋為錢塘做的實事?百姓的心里是有一桿秤的。”
黃尾得意洋洋。
這幾日來,東西兩城隍爭香火,就屬他和五娘貢獻最大。
五娘是四處奔走,為百姓診病施藥,叫鬼醫娘娘的名頭越發響亮,許多信徒在供奉城隍之余,也在神龕里陪祀了一尊鬼醫娘娘像。若干年后,今日模糊成故事,說不定會訛傳成城隍公、城隍婆云云。
而黃尾則是為“競選”出謀劃策,他腦子靈光,熟悉世情,更兼臉皮厚、下限低,好主意、餿主意一刻冒不停。只可惜,華翁還是太方正了些,叫他的“才華”不能盡情發揮。
盡管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