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阿爾達陸軍或者說西北軍團的規模變遷,總繞不開對抗獸人第二次入侵的那段歲月,彼時為應對獸人騎兵憑借高速度在境內四處竄擾的困境,阿爾達開啟了全面動員,陸軍規模如滾雪球般迅速膨脹,最終達到十萬人之眾。那支由農夫、工匠、商販臨時集結而成的龐大隊伍,雖缺乏規整訓練,卻憑著保家衛國的信念,硬生生將獸人逐出了國土。
戰火平息后,保羅深知龐大的軍隊規模對后勤與財政是沉重負擔,而且許多壯勞力繼續服役會影響社會生產,他隨即下令結束動員,讓多數臨時征召的士兵復員返鄉,只保留核心戰力。經過精簡后的阿爾達正規軍規模定格在四萬五千人,并以此為基礎,正式組建了四個步兵師。其中駐守在本土的軍隊被整編為第一、第二、第三師,而仍駐扎在草原、由安德魯統領的草原軍團,因其在對抗獸人及穩定草原邊緣局勢中表現突出,被整編為第四師,繼續肩負著監控草原動向的重任。
時間悄然來到圣歷1999年的春天,阿爾達的軍事革新迎來重要節點。第一師與第二師率先完成了新式裝備的全面換裝,這次換裝的核心是槍械設計師坦西蒙尼?佩雷斯主導改良的98式后裝步兵槍,其改造思路類似于保羅記憶中的法國鼻煙盒步槍,并非全新制造,而是直接利用部隊原有的前裝燧發槍改造而來。
改造時,佩雷斯團隊在燧發槍槍管尾部開了可開合的后膛(形似鼻煙盒的盒蓋),保留原有槍管與槍托主體,僅更換擊發裝置與加裝簡易彈倉,既節省了重新造槍的成本與時間,又讓老舊燧發槍煥發新生。除此之外彈藥也跟著升級了:此前阿爾達軍隊使用的紙殼“定裝”彈,通過紙殼包裹固定彈丸與火藥量,以避免裝藥量偏差,士兵們裝彈時用牙齒咬破紙殼,將火藥倒入槍管,再裝入子彈,用通條壓實,但紙殼易受潮破損。而98式步兵槍配套的黃銅彈殼子彈,將彈丸、火藥與底火集成一體,黃銅殼身不僅防水耐用,還能在射擊后借助后膛開合自動彈出,省去了清理步驟。
當士兵們握著改造后的98式步兵槍在訓練場試射時,只需扳開后膛、推入黃銅彈殼、閉合后膛即可擊發,裝填速度較前裝燧發槍提升近三倍;潮濕天氣下,黃銅彈殼與后膛密封設計讓擊發故障率大幅降低,火槍的最大射程也從兩百米穩定提升至三百五十米。
在春天來臨之際,草原的風還帶著幾分涼意,保羅已下達了出征命令,他決定親自率領完成換裝的第一師與第二師,經由石匠氏族所在的洛基山隘口,直搗阿巴爾王帳所在的草原腹地。
消息傳開后,這兩支精銳的部隊迅速向西北海灣與黑石之原的交界處集結,最終匯聚成一支兩萬五千人的龐大軍團。
站在高處望去,士兵們身著統一的灰色軍裝,手持嶄新的98式后裝步兵槍,隊列整齊如林;而軍團兩側與后方,后勤隊伍的規模同樣令人震撼,要支撐這樣一支大軍的長途行軍,糧食、彈藥、帳篷、藥品等物資的運輸至關重要。按照阿爾達陸軍的后勤標準,每名士兵每日需攜帶3斤口糧,兩萬五千人每日便需7.5萬斤糧食,加上彈藥(每人配備50發黃銅彈殼子彈)、隨軍牲畜的飼料、醫療物資及維修工具,每日所需運輸的物資總量超過20萬斤。
負責運輸的四輪大馬車,每輛可承載800斤物資,且需配備2匹挽馬與1名車夫,考慮到路途顛簸可能導致的損耗及臨時補給需求,后勤團隊共調配了350輛四輪大馬車,它們排成蜿蜒的長隊,與作戰部隊形成呼應,遠遠望去如同一條黑色的長龍,在曠野上緩緩鋪開。此外,還有50余輛專門運送傷兵的醫療馬車,以及20輛裝載各類設備與指揮物資的輕便馬車,共同構成了支撐大軍前行的生命線。
然而如此龐大的隊伍并未選擇更快捷的交通方式,盡管在對抗獸人入侵時,湖心鎮曾緊急修建過一條橫貫西北海灣、黑石之原與黃土之地的戰時鐵路,但這條鐵路完全是應急產物:鐵軌是用廢舊鐵器臨時鍛造的,規格不一且厚度不足,每段鐵軌僅用簡單的木枕固定在地面,未做任何路基加固;線路規劃也以最短距離為原則,不顧地形起伏,遇到溝壑僅用木橋簡易連接,每逢雨天便會出現鐵軌變形、木枕腐爛的情況,運輸可靠性極低,戰爭結束后便基本處于廢棄狀態。
正因如此,此次大軍出征只能徒步向黃土之地進發,不過保羅已經為未來做長遠打算,他已下令在戰時鐵路的基礎上,重新修建一條可靠耐用的正規鐵路。相較于戰時鐵路,正式鐵路的修建難度大幅提升:首先需重新勘察路線,避開易積水、易滑坡的區段,對陡峭路段進行削坡或修建隧道,遇到河流則需建造石砌橋梁,僅前期勘察與設計便需耗費數月;其次,鐵軌需統一規格,采用鍛鐵工藝打造,厚度較戰時鐵軌增加一倍,木枕需經過防腐處理,路基則要分層鋪墊碎石與沙土,反復碾壓夯實,確保承受力;最后,還需在沿途設置信號站與維修站點,配備專業的鐵路工人,這些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與時間投入。
此刻,大軍正沿著廢棄的戰時鐵路遺跡緩慢前行,士兵們能清晰看到兩側銹跡斑斑的舊鐵軌與腐爛的木枕,而在他們身后,第一批鐵路工人已帶著工具與材料出發,一場跨越三大區域的鐵路建設工程正與草原圍剿計劃同步展開。
他們只用了三周時間便順利抵達洛基山邊緣的山喉堡。這般的行軍速度在當世堪稱罕見,要知道同等規模的軍隊在曠野行軍往往需五到六周才能走完這段路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