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顯然,這是錢掌柜特意為早逝的妻子設置的靈堂,與臥室緊鄰,方便他時常祭拜。
進來之后,錢掌柜先是點燃了三株線香,禱祝了一番插入香爐,就跪坐在蒲團上和妻子說話。
“文娘呀,咱們的女兒長大了,比你我都有本事。如今她又入了公主娘娘的眼,便是我日后去見你了,也沒人敢欺辱她,你在九泉之下,可以安心了吧”
接下來就是絮絮叨叨,老生常談,感慨一下妻子走了許多年,埋怨一下她的狠心,又說自己知道她最放心不在的是女兒。
然后再次讓妻子放心,女兒如今得貴人青眼,還被公主賜了名。
又把女兒的新名字告訴了亡妻,問她好不好,又自問自答地說自己覺得很好。
若是讓日常和錢掌柜打交道的人看見了,只怕個個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眼前這個屁話一籮筐的,會是那個外飾斯文,精明內掩的錢掌柜。
等他說得心滿意足之后,又含淚告別了亡妻,這才通過小門在臥室整了整衣衫,就著門口盆架子上的水洗了洗臉,恢復了往日模樣。
如今京城里誰人不知,晉江出版社的錢掌柜,乃是三公主夫婦的心腹人,在主家面前十分得臉。
好些想要巴結公主府,卻苦無門路的,自然就會找到他頭上,送上重禮,只求他在公主和駙馬爺面前美言幾句。
錢掌柜是個茶壺煮餃子心里有數的,自然不會因小失大。
因而,凡是來他這里送禮的,他都仔細詢問了對方的訴求。
若是合情合理,可以雙贏的,他自然會幫著引薦,自己也能掙點外快;
若是明顯給公主府讓利的,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其中有貓膩,他自然就端起無私鐵面,連人帶禮都請出去。
錢掌柜如此做派,等于是幫著公主府過濾了一層不懷好意的人,傅玉衡夫婦自然不會計較他收的禮,反而對他大家贊賞。
他們是把錢掌柜立成了榜樣,其余心腹人見他得了主家贊賞,自然有樣學樣,省卻了他們許多辨別善惡的功夫。
雖然其中難免些差錯,但和省下的功夫相比,根本就瑕不掩瑜。
這一日,有人給錢掌柜送來了一副畫。
錢掌柜看了拜貼,知曉是前些日子競標會失敗的一位陜西商人。
作為主家心腹,錢掌柜自然知道,那些競標成功的日后固然是重點合作對象,競標失敗的這些,也不意味著老死不相往來了。
無論是做什么事業,給自己留一條退路,永遠都不嫌多。
錢掌柜立刻回了帖子,請人次日來家里赴宴。
至于那幅畫,并不是什么名家畫作,想來是后起之秀,錢掌柜也沒怎么在意,就卷在匣子里沒有打開。
哪曾想,等到第二日,那位姓董的陜西商人來了之后,竟然主動提起了自己送的畫,直言那畫是他去年得到的一件寶物,請錢掌柜務必于無人處觀賞。
這番神神秘秘之言,讓錢掌柜摸不著頭腦。
但客人當面,又是主家可能的合作對象,錢掌柜自然不會直接駁了人家的面子,便笑著答應了。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酒桌上的兩人逐漸也熟絡了。
錢掌柜這才知道,董老板家里原本是做古董生意的。
只是做這行不但需要眼力,還需要人脈。
都說盛世藏古董,亂世買黃金。古董商人正是在其中賺差價。
奈何他們家時運不濟,連續兩代家主都英年早逝,家族里那些口耳相傳的東西,就此散失了大半。
可憐董老板自幼守著偌大家業,雖然練出了經商的能力,卻對家族本來的生意一知半解。
他思來想去,只好轉型。
而三公主府琉璃代理商的招標會,對他來說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